开展多元化形体训练。舞台形体动作由面部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表演要素组成,话剧的形体动作都是以生活为准绳,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这也决定了话剧形体动作表演要受特定情境的制约。话剧形体动作表演要求是,受舞台制约,但是要接近自然生活状态,要因人而异,要准确地传情达意。演员要想增强自己的形体动作的表现力,养成规范自然的表达程式,必须要开展多元化的形体训练,通过训练保持体形健美,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敏度,使身体线条看起来更加均匀、柔和,使身体变得更加灵活自如。然后,结合舞台表演,掌握不同部位形体动作所表达的情感,熟悉肢体动作的情绪语言,并在体态、步态、动态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增强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性,掌握舞�_形体动作表演规律,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创新能力和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经验用到舞台表演中去,并紧贴角色情感,将肢体动作的“形” “力” “节奏” “速度”等要素统一起来,形象表达情感,增强舞台表现力。
重视台词训练,掌握语言技巧。台词是一种舞台语言,是生活语言提炼和加工的结果。舞台语言讲究气场、气质和意蕴,要想完美展现舞台语言,演员要系统学习语言、文学、语法、音韵等基础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通过气息声调训练、语速练习、吐字练习等,积累丰富的舞台语言唱、念经验,掌握舞台表演发声行腔和吐字归韵要领,为舞台表演打好基础。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同仁学习,并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了解更多灵活处理台词、生动表述语言的技巧,彰显话剧的艺术品位。在舞台表演中,演员要树立主体意识和大局观念,认真研读剧本,仔细揣摩角色形象、性格和特点,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认识,同时深刻理解台词的艺术内涵,并站在人物角色角度表述台词,进行表演。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角色塑造任务,完美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就是对音量,音色,气息的要求。话剧表演不同与影视表演,在剧场要能让最后一排的观众听见你的说的话,不是件容易事,要靠长期认真的系统训练,所以演员应该珍惜每一次声音练习,平时也要注意练习和保护嗓子。(少吃辣,少喝酒,不要大喊大嚷,尽量少吃刺激嗓子的食物)表演考试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题目,考官要求考生小声的跟旁边的人说悄悄话,但要让全场人都听见。还有类似的题目,比如,屋里有10个人,考生叫自己的名字。屋里有100个人1000个人10000个人,考生又将怎么控制声音,等。在考试过程中,考官也可以根据考生自身的特点针对性的出一些题,比如有的考生声音放不开,可以让他大声叫卖,而有的考生喜欢喊话,考官可以要求让他念一首情诗。
丰富情感表达方式。在话剧表演中,情感是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不过受话剧艺术的本质规律影响,话剧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于现实生活,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情感表达方式非常丰富。不过,演员对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和演绎,要借助特定的训练完成。话剧演员情感表达训练重点是通过心理训练和体验训练强化演员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应。其中,心理训练是借助特定的角色和场景,训练演员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使演员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情境进行记忆、联想、认知、理解和判断,直至找到舞蹈情感表演的路径,进行喜怒哀乐情感表现。体验训练是借助生理体验、心理感受,培养个体调动、运用情感的技巧。在借助训练积累了一定的情感表达技巧后,演员要根据话剧剧本和情节,有的放矢释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准确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剧情发展。
在话剧表演中,演员经常要借助多种手段来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影响话剧表演的因素非常多,不过,整体来看,台词运用、形体动作、情感表达是话剧表演中要高度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台词是交代剧情、揭示主题、刻画人物的工具,话剧表演中含有大量的台词,话剧表演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台词来塑造人物、营造氛围、渲染情感。从话剧演员的角度来讲,演员在阅读剧本时,要先借助想象将故事、人物具象化,然后结合情节,完美表述台词,并借助台词的节奏、强弱变化,赋予话剧表演以感染力。
能不能把观众征服,就看演员的功力了。同样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朗诵,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一个句子,一个演员前一秒可能会这么读,之后又会尝试另一种读法。演员要多思,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作品,然后再选择最佳的方案。当然尊重作品本身是很重要的,我们只能使作品更丰满。切忌随意发挥,曲解原意而使作品缩水。在台词训练课上,要互相学习和分析,不要把眼光只让在技巧上。真实的感情来的更直接,真诚比任何手段技巧更容易打动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