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人语的一场《疾风》,让《新喜剧之王》全力追逐着内心之梦艳齐说影视:不给钱,给盒饭吃也干的小演员,时间证明,她能干,也有望登及自己梦想的殿堂。这就是《新喜剧之王》的剧情主线。观众也许并不是全都买账,观众也许看完后,没感到灵魂受到多大的震动,但它的主题思想却可以让人们在走出影院大门之后,忽然想到,我自己这一生,是否也曾有过剧中那个追逐梦想的女孩儿类似的经历?是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可能相同,但如果我们出身于这个社会的最底层,我们不都曾有过强烈的追逐梦想的冲动吗?我们不都曾想到过,我要改变命运给我的安排!我要换一种活法!我要让人从鄙视我转变为仰视我!这就是梦,这就是人生之梦。追逐它,我们不也曾像天空中疾劲的野风,奔跑中,即使跌倒,即使摔得头破血流,也不会止步,因为我们不甘心不认头不服输!
《新喜剧之王》中的“梦想”到底在主角心目中重量几何,值得商榷。看似是在现实的泥塘里滚过了千百遭,实际上却早已成了强弩之末,男朋友撑一撑,推一把,便能再坚持一下;没了男朋友撑,父母撑,也能搏一下。然而于自己而言,到底是梦想,还是抱着侥幸心理,也就是打一份长工的惯性?“我跑龙套也能自食其力”,和“我搬砖也能自食其力”,听起来没啥区别。说着说着,发现《新喜剧之王》以“梦想”为起点,到最后却好像和“梦想”没啥关系了:做着一份不受父母待见的工作,漂泊在外,没前途也饿不死,经历一次失败的恋情后幡然醒悟,回家过小日子……到这里,这不就是很多这个漂那个漂的生活状态么。
电影的最后,主角如梦得到了一个“咸鱼翻身”的机会——试镜周星驰新片的主角。到了现场,高(群)手(魔)云(乱)集(舞),跑了十几年龙套的如梦,几乎还是啥啥都不行,上场没说两句话就被轰走,关关难过关关不过,眼看着就要被打回原形,继续回去当服务员开网店。那倒也没啥不好。当时突然有句话窜到脑子里:其实我不是一个演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到了这步田地,如梦并没有在演什么,只是把曾经融入血肉的一段经历抠出来,稍加修饰,就变成了一段戏。而这一幕或许也是《新喜剧之王》的影子,到了这步田地,周星驰也只是把曾经融入血肉的一段段经历抠出来,稍加修饰,就成了这个戏。
如果说《喜剧之王》是假想的平行世界没有成功的周星驰的话,那么《新喜剧之王》可以看作是功成名就的周导演在现实中的一次回眸,就名字而言,这次倒是更妥贴了些,因为到了最后,尹天仇没有成为“喜剧之王”,而如梦却在大步流星地走在成为“新喜剧之王”的路上。带有半自传性质的《新喜剧之王》几乎得不到观众的共鸣,在电影中随处可见周星驰的奋斗的影子,以及如梦身上带着的传说中他并不讨喜的性格——偏执,不懂世故,以自我为中心,事实上,一点都不可爱。“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有一个周星驰,却有一地的万骨枯。
《新喜剧之王》是一部“现实童话”。所谓“现实童话”,一方面《新喜剧之王》有童话的一面,不被认可的龙套演员如梦,历经磨难和艰辛,终于成为最佳女主角,实现了自己的电影梦。另一方面,稍有理智的成年人也知道:在现实中,这样的逆袭是不可能的,这样的逆袭只可能出现在电影里。如梦虽然很努力,努力到了偏执的地步,但很明显的,她资质差、一根筋,没有天赋,是典型的“祖师爷不赏饭吃”。周星驰之所以给如梦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是想告诉人们:既使不可能成功,直到宇宙毁灭也没有机会,但也要坚持下去。
在这部电影中,周星驰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梦想洁癖”。如梦其实天赋一般,条件很差,也没有圈内的资源,但她却一根筋地认为自己能成为女主角,并总有一天光芒四射。她可以生活惨淡,可以不被父母理解,可以在艰难困苦中苦苦挣扎,但依然坚持着当演员的信仰。这种坚持很不明智,也不一定值得,但令人尊敬。在如梦这个角色身上,有周星驰自己的影子。在这点上,《新喜剧之王》与《喜剧之王》是有传承关系的,改变了的是故事,不变的是底层演员对演员这份职业的信仰。这种信仰,一直贯穿着周星驰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