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初中时期至今一直迷恋各种各样的小说和文学作品,而且是没日没夜的看那种程度,可以说到现在已经是老书虫,虽然已经工作有些年了,但一直有坚持阅读的爱好,所以算的上是一个比较资深的读者吧!但很遗憾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听说过郭敬明这个作者,而知道郭敬明这个人开始,是从《小时代》这部电影开始的!相信很多人跟我也是一样情况。写作文笔还是可以的,相对到位,不是一般的流水式小白文写作手法,目标人群是不太成熟的年轻人,或者价值观没完全成型的读者。
经常有人说,“郭敬明的书只适合初中生看”。其实这句话出自韩寒,他是以一种蔑视的态度说的,不过韩寒近两年也很少发表类似激烈的评价了,倒是在为自己的新圈子(导演圈)的人鼓掌喝彩。我觉得能被初中生喜爱也很棒了,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写世界名著的人。至少郭的书能让一个孩子爱上读书,而不是爱上伤人掳掠。我觉得这点就很好,就是他的价值。在什么年纪读什么样的书,每个阶段的人生有不一样的爱好,价值观,郭的书就适合初中生读,那又怎样?
在王家卫的影片里,你会发现所谓人生,其实说到底是孤单。别看年轻时可以张扬个性、看尽繁华,其实那只不过是为未来的伤痛埋下苦果。而且,生命少有快乐、多的是错过和孤单。不管你年轻时的调色板如何鲜艳灿烂,它终究要回复苍茫原色。一个人来,一个人走,除了承载无尽岁月,你要拥抱的,只是自己的双手;你能占有的,只不过沧桑往事里曾有的辉煌。
郭敬明刚出道时,他的作品带有一种强烈的反叛气质。这种反叛,不是韩寒那种对于社会现象的讽刺,而是基于学业、家庭和人际矛盾的束缚下,对单纯美好的爱情,产生出一种幻想式的期待。这种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通常会在故事的最后发生反转,并且最终惨败于冷酷的现实社会,从而达到一种悲剧效果,营造一种渴望逃离都市生活的厌世情绪。
郭敬明是擅长写悲剧小说的话,那么他的早期作品是真悲剧,后来的作品则是为了满足他的拥趸而刻意去悲剧。这种小说是写给四迷(郭敬明的粉丝昵称)看的,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最后,以我的观点来说,郭敬明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小说中的悲剧情节。最令人讨厌的地方,就是频繁使用同一种套路去营造悲剧,造成读者的情感麻木。
郭敬明的写作风格太注重词汇丰富华丽的表达,而实际铺垫的根基过浅,情节经不起推敲,剧情相对狗血,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导致文章可读深度不高,但对于小年轻或者刚接触小说的人群来说,是挺合适的,毕竟这样不用考虑太多细节,有剧情有血肉,怎么华丽怎么来,青春言情类小说嘛!能吸睛能催泪就很好达到目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