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导过五届春晚,姜昆、李谷一、陈佩斯、朱时茂、冯巩、赵本山等“春晚常青树”均在此期间得到过他的举荐,《乡恋》《我的中国心》《吃面条》等曾备受争议的春晚节目,也都是在黄一鹤的果敢之下,成为了时代经典。李谷一曾评价,“他就是一心一意为他心中的老百姓服务。”黄一鹤生前曾回忆,每次想起春晚,就像刚分手的老朋友一样,“30年了,不知道过得好不好。”如今斯人已逝,黄一鹤创造的春晚经典却永远留存在观众的记忆当中。
首创了“主持人”这一概念。在此之前,国内只有“报幕员”,按照流程通报节目名称;但为了春晚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交流,把节目通过更有意思的方式串联起来,黄一鹤便尝试找一些懂幽默,又能活跃气氛的人搭配在一起主持,产生一些新的趣味点。马季、姜昆等相声演员的名字出现在名单中,但只有两个男的不好搭配,于是人气颇高的刘晓庆入选;又怕相声演员嘴太贫,曾演过不少内涵喜剧的王景愚得到了上春晚的机会。
但黄一鹤创新使用了和场外观众电话互动点歌的形式,让李谷一在舞台上一连演唱了包括《乡恋》在内的9首歌曲。“黄导思想特别活跃,敢于尝试,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群众需求服务。84年,黄导考虑要为晚会写一首体现家国情怀的结束曲,希望能让所有炎黄子孙一起庆祝新年,他就请了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曲作家王酩联手创作了这样一首歌。三十多年过去了,黄导的远见流传了下来。”
82年,黄一鹤接到任务筹备1983年春节晚会,他决定做一次“质的飞跃”。他集中了马季、王景愚、姜昆等艺术家组成策划编创组,提议实况直播、开辟电话点播,并起用节目主持人。黄一鹤的提议曾招来了不少反对的声音。姜昆也对此存疑,然而黄一鹤只回答了一句,“足球赛如果不直播,你看录播有意思吗?我要让中国所有观众跟我们一起过春节的时候,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坚持用热线电话证明“观众的选择”。他曾回忆,1983年春晚第一通电话拨进来,点播的就是《乡恋》。但领导始终不同意演唱这首歌曲。随着点播的电话越来越多,直到黄一鹤把第五通观众热线提议给领导,领导终于一跺脚说“黄一鹤,播!”后来这首歌成为了当年最火的流行歌曲。春晚结束后,大量观众来信,赞扬央视是“人民自己的电视台”。
黄一鹤开创了晚会实况直播、热线电话互动等全新形式,并首次设立了节目主持人。他带领王景愚、马季、李谷一、姜昆等艺术家,从歌舞、相声、魔术等多个品类,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除夕大餐。从此之后,央视春晚便如同大年三十放鞭炮、吃饺子一样,成为中国家庭不可或缺的过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