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似乎特别喜欢给自己给别人贴标签,我这个人就特讨厌被不熟的人具象化,似乎满大街都是知己。于是我既对三毛啊、席慕蓉啊疯狂,天天捧着个书像个文艺青年,又沉迷于摇滚,天天鼓捣吉他和CD,即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班长,又酷爱翻学校围墙,仗着成绩好学校不会重罚,染发打耳洞纹身,同时大家又都觉得我是个性格温和的人(其实是不太想跟别人打太多交道所以在交友方面很佛系),于是很难有人能定义我。总感觉自己呼吸的空气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可牛逼了!
至于我的非主流,好像真没怎么经历过。因为我个人与同龄女生在青春期对外表的关注少了不知道多少。曾经初中三年,都拣母上大人的衣服穿,因为我厌恶逛街厌恶买东西,现在也是如此,现在大部分都是淘宝,出门逛街只为吃。高中为何不穿?因为我长高了啊,我妈衣服小了穿不下,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过后来因为学美术,个人审美提高进很多,但是依然懒得收拾自己。属于很朴素那种女孩子,大一的化妆品只有大宝。后来大二才开始慢慢拾掇自己,喜欢走中性风。
1991年出生,整个小学一直到高中,都是在懵懂中度过,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无忧无虑,对外界的潮流关注不多。小学,中学男生都是平头,女生短发或者马尾,都还比较正常吧~高中,有男生留所谓"长毛碎",大概是这样写的,这大概就是时尚吧,不过后来被班主任强制剪成平头或者光头,女生齐刘海这也比较正常吧,这么一想我的青春时代没有非主流呀,但也没觉得少点什么。
一般能够主动让老婆管钱的男人都比较疼老婆大度宽容。家庭生活中,一般都是女人付出的要多点,很多要花钱的琐碎事情都是女人在操心,比如说,买点东西啦,给小孩买衣服啦,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都是女人在操心,如果男人不给钱,难道女人每次都去要钱么?在中国社会中,女人在家庭中的付出要比男人多,生小孩,带小孩,做家务,还要上班赚钱,所以女人要求管钱才有安全感。
初一那年作为一个没去过几次县城的小娃子惊恐的发现几乎所有的学姐都留着过眼睛长度的齐刘海,不管披发还是马尾,一律拉直过,还是板直板直那种。走路时略微低头从来直视不到她们的眼睛 。束发的话脑后会别上颜色很正的塑料长条形卡子,一般正红,深蓝,草绿之类的颜色。衣着男女都流行各种颜色的小脚裤,蓝色、红色和黑色帆布鞋,无袖亮色马甲背心(冬天)。
我小时候生活在县城,山东这边人都非常内敛,非常含蓄,不善娱乐,还是百货大楼时代,没有舞厅歌厅,没有人染头发,电视甚至都不普及,流行歌曲能唱两句就很潮了,《梦醒时分》《水手》《星星点灯》慢慢有了街机游戏厅,有了小霸王游戏厅,录像放映厅,都是暑假寒假才有机会去玩,考试,升学,听歌都被家长呵斥。学校-home两点一线不知不觉就20多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