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我想,作者的亮剑并非仅限于手握武器的军人出击杀敌,更是指一个人面临这般人性的抉择时敢于行动、捍卫原则与信仰。追古溯今,不乏冒险犯颜、极言直谏的脊梁和风骨,举国皆吾敌,而不改其度。把人置于苦难的炼狱中,才能看到人性的真谛与心灵狂飙闪电的壮观。悲剧把人性的善恶推向极端,它所提供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教训是无可比拟的。奈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遂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正如亮剑这本书封面所写的,作者用冷静凝重的笔触刻画了李云龙和他的战友们及其鲜明的性格和十分传奇的故事。个人很喜欢这本书和这部电视剧,反复看过很多遍,我以为是战争片里的经典,不像很多现在的抗战剧流于庸俗,一个国人毫不费力可以杀死很多R人,要真这样堂堂国这么多人战争还用打这么久吗,根本就没认识到反思历史的重要性。除了增加一个庸俗的故事别无他用。
就电视剧《亮剑》和小说的关系来看,电视剧的编剧水平高于小说,把书中叙述很快的文字语言转换成形象的画面和对白,尽管插入一些如《大决战》电影镜头,仍不可掩盖它的完成度。读过小说的人都会觉得,小说的语言非常粗糙,几乎没有正儿八经的对白,有时连引号都找不到,我个人觉得写得还没有一些网文作家文笔娴熟。所以我认为电视剧相较于前半部分小说是一次升华。
就文笔来看,本书的一些章节不能称之为小说,我同意一些答主所说的自high,作者都梁没有把握好节奏,他自己也承认了加入一些超前于时代的特种战成分,一些情节不符合历史,比如颠倒了“二月”和“八条”的时间,这也说明它并不完全写实,会让某些读者产生不适感。
作者写的时候绝对激情四射,以至于缺少很多细节,很多细节又很迷,比如李楚两军在徐州对决时,楚云飞的手下组织了军官突击队,作者是这么形容他们的“赤裸的上身挂满了手雷”,我想真要是这样,他们估计不是被打死的,是自己疼死的吧。
我认为这部小说不值得年轻人花过多时间看,速览一下花个一小时就行了,后半部分也没必要过度钻研,因为作者也承认这些事件是根据一些历史真事典型性加工的,真要对那段历史感兴趣,自己找找真实史料,比小说要有意思地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