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于在柏林电影节上摘得金熊奖的盛誉,《三个和尚》更为直接的重要影响是成为了我们很多人珍贵的童年回忆。18分钟影片竟没有一句对白,就是凭借这些简洁的线条、诙谐的音乐以及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观众也能很容易领会这则故事的内容。但是它绝非是取悦孩子们的幼稚玩意,其中所蕴含的、可以上升到国家和政治层面的讽刺性含义,直到儿时的我们长大了才能逐渐领悟。难怪它能在国外获奖,毕竟这样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啊。电影导演和学者张俊祥就曾称赞《三个和尚》:“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两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写一篇长达万言的文字来分析研究它的成就。”
它之所以会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它跟“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寓言故事息息相关,还离不开它出色的美术设计。三个和尚,一个小,一个瘦,一个胖,体型上就高矮不齐,而红色、蓝色、黄色的服装,也做到了视觉上的个体差异化。编导贯彻了极简主义的风格.画面上除了主要人物和道具,其余的背景统统去掉,比如那座寺庙的内景只有一尊观音像,再比如和尚上下山所走的上路也都没有出现,只是靠和尚的几次回转来代表曲折的山路。而且,18分钟影片竟没有一句对白,就是凭借这些简洁的线条、诙谐的音乐以及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观众也能很容易领会这则故事的内容。
它绝非是取悦孩子们的幼稚玩意,其中所蕴含的、可以上升到国家和政治层面的讽刺性含义,直到儿时的我们长大了才能逐渐领悟。难怪它能在国外获奖,毕竟这样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啊。电影导演和学者张俊祥就曾称赞《三个和尚》:“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两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写一篇长达万言的文字来分析研究它的成就。”配乐实在太厉害了,最亮!漫画的风格也很喜欢
第16分钟,为了救火太着急,瘦和尚挑水时没留神,把小和尚当成了水桶挂在了扁担上。到了起火的寺庙跟前,他顺势把小和尚给“泼”了出去。这个由误会造成的包袱固然搞笑,但当小和尚被救下来时那种惊得回不过神的表情,才更让人忍俊不禁
第17分钟,在原本的那个谚语中,三个和尚是以“没水吃”的结局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