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种人大多内心不成熟,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会整天发鸡汤,到处转发什么的,甚至朋友圈都不常发。反而,这种经常发鸡汤的人内心很容易受伤,对什么都保持敏感,越敏感越容易受伤。正是因为整天看鸡汤,所以才会对一些小事上心,其实起到了一个副作用,而且一些鸡汤的内容本来就不正确,有无病呻吟的意思。所以希望大家在看鸡汤的时候保持一个自我的独立意识,不要盲目被鸡汤带入一个不能自拔的自我感伤感情中。
通常是带有动机倾向的转发,比如在现实中刚与某人发生了争执或有分歧,心里正闷闷不乐,正好有篇反映到这个问题的心灵鸡汤文章,于是便拿来转发了。这里反应的就是转发者想借助“文章”这层影响力,希望那个人能对号入座,进而弥补或扭转或改变或引导人他,以使他人能从中有自知之明或改变观念甚至认同自己。反应的是转发者一种主观意愿上的行为。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在朋友圈里也出现很多专属于现代当下的语言文化,通过短而小的诙谐的配图配文,达到温暖他人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有时语言是苍白的,而留白的遐想却是无穷的。总爱在朋友圈发鸡汤文的人,并非都是你想象中的二,也不全是没有目的性的炫耀。关键是你受不受用。
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比如因工作,因学习,因家庭,因感情等遇到了障碍,郁郁寡欢甚至形成了心结,看到了类似相关心的心灵鸡汤文章,出于安慰和共鸣的心理以此拿来分享。一是在告诫自己,二是想转告别人,放心我在改变呢。其实真实的是他需要找人来倾诉,现实却身边没有可倾诉之人。
朋友圈是一个熟人网络圈,除了亲戚、同学、朋友以外,还有同事和客户等一些人。如此一来,选择在朋友圈发心灵鸡汤的人,内心的想法或诉求,往往要分:是有意识的转发,和无没意识的转发。但就转发这个举动而言,已经反映了转发者志基本认同了文章里面的观点,所以才选择进行转发的。
我也经常发,也经常看他人的感悟。就我而言,就是单纯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对于人来说,养身和养心同样重要。而这类生活感悟文字,就是滋养心灵最好的良方。有时间多看看,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