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的音色和欧美人的音色的确有不同,但是欧美歌手与亚洲歌手特别是东亚或者说中国歌手来说,所感觉的转音差异并不是因为声带构造不同而是语言差异造成的。中国人说话讲究字正腔圆,唱歌也是。而英语中含有大量的尾音(如-s -p -te)而单词中比如the through 这些单词的发音口型和习惯与汉语并不相同。更别说英语中存在大量连音如I'm we've 等等,英语如果用像汉语那样字正腔圆的读法去念会特别奇怪。加上英语音节较多,在唱英文歌时语速很快。抛开爵士乐不谈,一首英文歌如果由中国和欧美歌手一起演唱,造成人们觉得欧美歌手转音特别厉害的感觉原因了。
个人觉得欧美是全球音乐的中心,这是实话吧!不说古典的,就说流行美声,都是欧美的大家最多,其他国家有也不多,你会发现欧美的商业模式和我们国内尤其不一样,差异大的很,欧美会极力推崇在创作以及演唱上实力俱佳的歌手,最强的团队打造这样有势力或者有潜力的人,假以时日就是格莱美嘛!他们也有娱乐圈,他们也会有过时过气,而且他们的竞争力要比我们国内乐坛的竞争激烈得多。
欧美乐坛的歌手他们写歌编曲都有自己的态度,歌曲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国内的,也就十几年之前的那些称得上歌手吧(当然现在也有,但是现在不怎么听国语歌了 )然后,他们的音乐发展的比较早,所以一直走在前沿;还有,他们真的什么都敢写,这是真的。歌手自己也会不停地去尝试不同的风格,不局限在某一块,这不是在暗示国内某些歌手只会唱那什么类型的苦情歌,绝对不是。
国内的创作型歌手的曲风和主题走得路线可能要窄一些,我听到的并不多,可能也是因为国情差别吧。国内的创作环境还是不够明朗,所以像郭顶啊,李荣浩,毛不易这样的创作型歌手,我还是愿意去看演唱会支持下的。希望真正有才华的人都可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也希望音乐除去商业性的一面后还能保持它的纯粹与美好。
我就是欧美音乐迷,还有西班牙语和法语的歌也会听(西班牙语懂一点点)。那些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自身的神秘感和艺术感,配上动听的旋律和迷人的嗓音,对耳朵来说本就是种奇妙的享受。另外,国外很多歌手的确唱功了得,毕竟格莱美不是白拿的,这一点,从结石姐参加歌手就看的出来了,的确是王者打青铜的感觉。
据说欧美人生理上共鸣腔体比亚洲人大,所以在条件上会更好…而且国外声乐发展很多年,教育比国内好,发声技术先进之类…补充一个,语言。中文为了咬字清晰会有下巴不放松的现象,会拉到声带,而英语并不会。其实这点也算不上影响好不好听,因为会唱歌的人或者说经过训练的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