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观众观看一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受到剧透者情感和评价的干扰,看到结局时就会收获一种完满感。这种愉悦感,就以高愉悦度来体现。但如果曾被剧透过,那么这种完满感就遭到了破坏。这种缺失感,就以愉悦度的降低来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被剧透之后,会觉得乏味无趣的根本原因。
当观众成功猜对了剧情的走向,他们仿佛在虚拟的世界中战胜了命运,从而获得了一种无上的快感。当观众猜错了剧情的走向,他们仍然会感受到许多对生活和命运的感慨——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一切“错误”都是安全的,只在两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有效。只要字幕升起,观众们就可以带着满足和唏嘘离开这个他们仿佛可以掌控的世界,重新投入到外面的残酷真实中去。
很多观众最关注的是剧情如何发展,非常享受猜测和推断未知的过程。而被剧透恰恰就阻断了这一过程,让其兴致全无。所以,对于喜欢探索未知剧情的人们来说,必然会竖起反剧透的大旗。
就好比说如果你是一个可以预言明天的人,明天的太阳对你来说就会毫无乐趣,因为你早已经在失眠的夜晚想好了所有可能的应对措施。
这一切的前提,是观众要保持对剧情(也就是虚拟世界中的命运)的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未知。
心理学的完形流派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完满”的心理感觉。“完满”是一种心理概念,可以让人获得愉悦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