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的书店需要捐书,我就准备捐两本不怎么感兴趣的。因为还没看过 ,打算捐出去了就急急忙忙拿出来翻翻看看有没有什么看头。一本张小娴的散文集,翻了几篇之后觉得拧巴得很,特别难受。大概讲的就是直接告诉你一些怎么迎合爱人的点子。总感觉自己学会之后会变得特别虚伪,我以为一举一动之间的真情流露比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要运用爱情的技术要幸福的多。勉强着自己多累啊,当你真的疼惜爱惜这个人时,爱情的技术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的,是你真的准备好全心全意去爱一个人时悟得的。
最近看了朗读者,张小娴讲到了她父母的爱情,现场朗读了她的一篇散文:爱情的餐桌,我听了之后是很有感触的。对于张小娴的书,可能就和我们平时追偶像剧一样吧。打发打发时间喽!不过,一个拥有这么多粉丝的作家(爱情顾问,情感博主)也挺不容易的。至少很高产。
他的书都是那种听了别人的只言片语,就希望能灵活运用,进而打动一个人的芳心,那也太离谱了。即使达到了这个目的,也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爱情,因为对方看到的不是真实的你。总之,我希望以后孩子们能少看这样的书,三观稳的成年人就无所谓了。
今天恰好翻看几页,实在难忍。小资小调的文章或许更适合十五六岁初恋愁闷的年纪在某节无聊的语文课偷偷翻看。本人二十岁,正当青年风华正茂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的年纪,是没有耐心去读的。我想等而立之年过后,更是没有此番少女情怀去翻阅感伤。
我可能没有好好看吧!。她的故事,让我目光还看不到大千世界的时候,知道女生的自爱。初中看的,很多记忆都模糊了,只记得比我看抄袭网文强,高中的时候看的,那时候没那么深的情感经历,看到的东西也比较表面,但是那时候就觉得她写的东西像是无病呻吟,看过一次不会再想看的书,也记不住书里的内容。
感觉读这类书有些浪费时间,或许偶尔实在无事,作为消遣随便翻翻还不错,作为一种情感寄托,有类似经历的人会看类似的书籍来产生共情,因此总是有它的市场和观众。但说回来,年轻人受了打击,情绪泛滥可以理解,但成年人终归还是要解决问题,沉浸在个人感情中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