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电影《大人物》,虽然结局是好的,但仍然感觉有一点点难过的余悸,大概是因为故事太过于真实吧。故事,总是要超越一点现实的,我觉得很多电影成功(票房高嘛),无疑是因为人们爱看,爱看的原因很多,就像听歌,爱听一首歌,不一定是因为歌曲本身,也许就是因为歌词写的是你,触动了你的心灵,心灵上的触动,引起的影响怕是最大的。这部电影亦如此,或许饱含了太多小人物对社会,对国家的诉求和期待,这个电影我想是这样的。整场电影,喜感不断,经常让人捧腹大笑,也有让人感到窒息的心疼,激烈动作劲爆到会吓得人跳起来的情节......如,为了要回几千块租金,遭受毒打,几乎丧命;无辜的小朋友被绑到仓库,被剃掉头发;小刑警抓捕的激烈场景......很精彩。整场电影下来,唯一记住的是局长鼓舞大圣的那段话“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是什么样的大人物......你们别忘了,你们的背后是国家”,我想这话,不仅仅是对代表公权力的那些小“大圣”们说的,也应该是对每一个小小的我们——生活在底层的小小的我们。
我看完电影后特别感动,立马打开看看别人如何讨论电影的剧情立意等等。结果看到一大堆满满的恶意。说实话我挺难受的,从电影传递出的正义善良原来真的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品德。我知道这个电影并且看了它是因为微博上一张包贝尔的剧照,剧照上他戴了假发,特别适合他,整个人透露着一种莫名的邪气。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知道他之前的喜剧人设不讨喜,也没对他有过好感,但是这张剧照让我惊艳,所以今天我看了这部电影。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暗暗感叹,包贝尔真的是让人惊喜的演员,原来他塑造性这么强,可以饰演一个这样恶人的角色并且饰演的很棒。与此同时我又对之前对他的偏见感到抱歉,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我从前只看了别人的一面缺点就揪住不放甚至否定他整个人,但是,大家都不是完美的啊,为什么对别人苛刻对自己宽容呢?
这部片我觉得拍得很好,很有意思。现在流行爽文风格的剧情,但冲突又不能太小白。这部片都做到了。有人说这部片翻拍韩国的了?我没看过韩国的那部电影,所以我很高兴有人拍了大人物。一定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我们看得很开心,有问题吗?有人说这片有主角光环,刻意安利正义。我就没搞懂,安利正义还有错了?有人拍喜剧,有人拍悲剧。有人喜欢悲剧,有人喜欢喜剧。但如果有人说一部喜剧拍得不好,因为它不是悲剧。那么这个人脑袋一定坏掉了。我不知道现实社会有没有正义,但绝对有邪恶。我能看到在文学作品里,那些现实社会的邪恶被虚幻的正义打倒,让心中的正义火苗喘口气,没毛病啊?
出乎意料的是,《“大”人物》是一部比想象中好的翻拍作品,有着不错的本土化改编。《心理罪》、《白夜追凶》的制作团队还是挺靠谱的,在继承了原作《老手》的优点的同时,把原版从故事、人物关系到具体细节都进行了比较有理有据的本土化,还改掉了部分逻辑漏洞,最后呈现出了一部紧凑、有趣的电影。它不仅笑料很多,动作场面的处理也有亮点,还能做出一些像样的现实批判,与其说像一部韩国电影,不如说更像一部港片。无论你是否看过原版,这部电影都有其值得看的地方。
《“大”人物》是购买了韩国电影《老手》的故事创意,然后由导演、编剧对故事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对于这种翻拍电影来说,没有看过原版的观众是幸运的,因为没有剧透,没有比较,所以本片给我的感受是超出预期,值得一看。套用时下流行的“六学语录”来说,本片虽然是虚构的警匪故事,戏说却没有胡说,结局终究是邪不压正,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也没有乱编,虽然是改编自韩国电影,本土化做得很成功,演员、台词、配乐、布景都很接地气。
不过如果你觉得包贝尔很讨厌、很欠扁、很招人烦,那就大可放心了,因为他在片中就是“本色出演”了一个很讨厌、很欠扁、很招人烦的跋扈富二代。这个角色是富商的私生子,富裕的生活让他漠视生命,不光彩的出身又让他感到自卑,因此他的心里极度扭曲,性格异常狂躁。贝尔演这个角色,确实突破了自己,演的没有违和感,真的让人恨得牙痒痒。最后两位男主的街头互殴,看到王千源手上蘸着辣椒油,狂扇包贝尔大嘴巴子,实在是太过瘾了。真的不是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