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赠送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福建给压岁钱有些超出了人们的负担,这种风气不可取,对于过年到底该给多少压岁钱,“你给过来,我给过去,无外乎是个你来我往,但是为了面子非要拼,就变味了!送500元到1000元的,都是大富大贵之人,拿钱拼,压岁钱本来只是为了讨个吉利,混个开心。硬生生的被这些人说成比面子。我认为,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相互给个吉利数字的压岁钱就完全可以,比如:66元、166元、266元…主要就是图个吉利,保佑平安!
记得我们小时候孩子们最期盼过年,也最期待和渴望压岁钱。那时候的压岁钱多则上元,少则几毛,虽然压岁钱不多,但是压岁钱完完全全归孩子所有,所以孩子们获得压岁钱之后也特别开心。压岁钱本来就应该归于孩子,多则父母可以帮孩子存起来。可是我认识的年轻中,有一部分每年孩子拜年时收到的压岁钱,本来说是父母帮助保管的,可是只要孩子交给父母父母马上就据为己有,甚至花掉。这样孩子对父母就不再信任,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大打折扣。
我觉得金额大不大主要看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吧,手头宽裕可以多包点,但是超出自己承受范围而追求大金额的压岁钱就不必要了,完全超出了压岁钱的意义。我们这边发压岁钱一般就图个吉利,小孩子一般给十块,长辈可以给多些,一般有138或者168不等。我小的时候去走亲戚,长辈们都是给10块钱,我姥爷给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额越来越大,尤其是最近几年,压岁钱的数额居然上升到了万。不仅如此孩子压岁钱还变了味,变成了人情世故、攀比和炫耀。由于数额较大压岁钱最终也是归父母所有,于是孩子便怨声载道。最后,强烈呼吁压岁钱回归原貌,让孩子们能真正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过新年!
压岁钱是一种民俗,它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分析,一种习俗之所以存在,肯定是因其承担着某种社会功能。在以前是代表一种浓浓的情意。而现在呢?好像有点变质了,现在压岁钱的情形让人始终有一种缺憾,金钱、物质的成份多了,感情的成份少了。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只是一个大人们表达喜庆心情的一个方式,给压岁钱也是大人们高兴,所以一般情况下压岁钱没必要几千,甚至上万的给,给孩子一两百就行,数目过大,似乎已经让压岁钱的意义变了味儿,况且孩子们还小,对于压岁钱的用处也毫无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