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真正的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量。词曲演唱都准确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张振富/耿莲凤的歌几乎每一首都是经典,有的之前没有听过或者印象不深,前些日子静下心来酷狗搜索,都是那么好听。如果说是时代感,今天距那个时代四十几年的距离,怎么还那么动听呢?丝毫没有距离感。吕文科《克拉玛依之歌》、《走上高高的兴安岭》,马玉涛老师的《老房东查铺》、《哪儿啊你慢些走》……何继光《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数不过来。再看今天的所谓经典,才传唱了几年就冠以经典。经典犹如窖藏必须有年代。
可能是音乐创作理念不同,老一代作曲家追求音律美和传唱性,作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大众。现代音乐人以西方摇滚为典范(其余皆不足谓),认为音乐就是节奏,旋律是很土的上不得台面,创作出的作品就是在节奏里歇斯底里。但事实很打脸,能让人记住能传唱的偏偏是为数不多的旋律美的歌曲,如那些花儿,贝加尔湖畔,为然还有很多很多老歌!
歌要分品,品低了,再能蛊惑煽情也没用。吾今天就来品评一下古今中外的歌曲最低品:胡言乱语,含混不清。可能是歌词不通,可能是口齿不清,听众完全不知道唱歌的要说什么。这类歌手为人很不正派。代表:罗大佑 李宗盛 周杰伦。
六七十年代的歌曲就其唱词、唱腔、表演、艺术逻辑等方面从客观上来说都几乎是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是认真和追求完美的艺术作品。不是现在的娱乐文化、快餐文化、媚俗文化的那种纯追求感官刺激的所谓作品可比拟的。
六七十年代文艺工作者,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深入到各民族老百姓生活第一线,无论是创作的歌词还是旋律,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渗透着昂扬奋发向上精神风貌,反映的都是人民大众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党。
在我们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音乐给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洗涤,每首具有年代意义的歌曲,都是伴随了我们的成长,只要旋律一想起,就会回到那个年代,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所以听着还是那么的动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