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技术发展,特效的使用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电影会利用绿幕拍摄,再后期进行合成,其表现手法更方便与多样性,开创许多兼具美感与奇幻的超现实镜头语言,如电影《黑天鹅》即是一例。镜子为《黑天鹅》中的重要符号之一,镜中人物象征着主角内心的黑暗面,隐喻她逐渐转变为黑天鹅的历程。而在拍摄镜中场景时,摄影团队会利用调整拍摄角度的方式,避免相机穿帮;或采用特效制作镜中场景,营造出极其诡异的悚然氛围“这部电影里到处都是镜子,要完成拍摄,就必须获得干净的反射场景。”视效总监DanSchrecker表示,为表现主角与镜中人物的“不同步”,制作团队运用绿幕,先拍摄镜面反射,再拍摄现实场景,后期在Nuke和After Effects里进行合成。
这是镜子成像的原理,物体通过镜面反射会形成一个虚像,虚像的位置就在镜子的对面。我们能否在镜子里面看到这个像,不是取决于镜子有多大,而是取决于是否有一束来自实物的光可以通过镜面反射投射到我们的眼睛里。为什么看不到摄影机,那是因为所有从摄影机角度出发的光,都无法通过镜面反射回到摄影机的镜头里。而因为视频拍摄时,演员所在的角度能够反射光线到镜面中,所以折射成像,看到了演员,却将镜头隐藏了起来。
拍镜子其实只是在模拟镜子的过程,也就是前景是虚化的A的背影,镜像是B的真人表演,他们动作一致,是两个不同的人。也就是说,其实根本就没有镜子。这是不是主流电影的做法,我不清楚。但个人还是觉得不必这样做的,因为这世界上有单面反光玻璃,摄影机藏在单面反光玻璃后面就看不到了。
拍摄镜子中的影像有一个难题,就是摄影机很容易穿帮,只能想办法隐藏摄影机,或者后期处理掉。为避免相机及摄影人员一同入镜,摄影师通常会避开正对镜子,改从偏侧角度以反射角拍摄,机位与镜子夹角大于或小于90°。但仍要注意画面构图不能过于刻意,反而会显得不自然。
部分电影也会仅利用镜框,由替身演员模仿镜中真实演员的动作,制造镜面反射的效果,同时运镜也能更为自由。如《美少女特工队》和之前非常有名的瑞士短片《镜子中的一生》就是如此,直至镜头转移到以为是镜面那一侧,才使用真正的镜子拍摄。
移轴镜头 (Tilt-Shift Lens) 的使用,也为视频拍摄镜中影像的常用方式之一,其具调整透视功能的镜头设计,使相机在固定位置上也能改变构图,进而产生视觉偏移的效果,避免镜面反射出现相机本身,常用于商业摄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