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一个人的灵魂中两个面,彼此对抗与和解的故事。而我更愿意说这是两个人的青春,我更想把它解说成友情的故事。七月自小家庭美满和谐,父母善良温暖,通达人情。这样的姑娘必定一路顺利,有着很好的人生。而后情窦初开,拥有一份纯纯的校园恋爱,长情,甚至延伸到未来,和喜欢的人修成正果,人生圆满。但偏偏同情过一个身世悲惨的闺蜜安生,让安生给她的生命埋下了不安生的种子。就算她们之间没有家明这个羁绊,也会出现其他矛盾让这份友情分裂。安生从小无父,母亲弃她于不顾。从小不受管束,砸电铃、偷窃,好不容易念完初中终于上了一个不用考也能进并且更加不受管束的职校。在酒吧打工认识吉他手,后来跟着吉他手去了北京,又辗转各地。七月与安生的人生本来就是分叉的。
《七月与安生》很难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在剧情设置上,通过现实和超现实,想象与实际的结合,一边将女性的目标主体放在了人生路径的选择上,在路上还是安稳,一边又通过过于幼稚狗血的闺蜜抢男人似的三角恋来完成关键节点的转移,这造成了影片主题观点的模糊和廉价,七月与安生分别是女生的一体两面,一个是放纵流浪,一个是沉稳安定,但其生命的主体性依然是被掏空的,看不到成长阵痛后脱颖而出的独立女性,使得影片游走于矫情的空泛之中。
初读此书时,正活在把友谊看的比什么都重的年级,见识了生活中无数对七月与安生,倒回来想想,她们都无法成为七月与安生。这段千锤百炼的感情已超越了友谊,盘根错节于双方骨血,你生不能,我死不得。你有的我要不得,我有的你求不了。可那又如何呢,七月最舍弃不下的是安生,安生无法忘却的是七月。故此,你我都做不了七月和安生。
《七月与安生》,是我喜爱的文章,因为相对于安妮宝贝的其他的一些文字,比较温暖,也没那么绝望。而且一直以来,偏爱这样的题材,女生和女生之间的情感,总有那么一点暧昧,她们彼此相惜相怜,却又隐约带有一丝同性之间的嫉妒,也有彼此伤害的可能。这是一种奇妙的爱。
七月与安生自出生便注定不同,温暖与凉薄,本也是对立词。可这两个人又同样偏执,以各自的方式宠着疼着对方。我的家如同你的家,你的感情必须由我审查,因为太不相同,所以又太过羡慕彼此。可这丝毫也阻碍不了她们日益长大,情根深驻。
《七月与安生》拍成电影我是不太看好的,因为原文比较短,而且安妮宝贝书中的人物的都比较边缘化,担心拍成小时代原来你还在这里2的快节奏不知所云莫名其妙,何况还是曾国祥这样的年轻导演操刀。但是看过之后却是满满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