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高二的时候。其实很早就不听华语流行歌了,觉得情情爱爱的没意思,后来大概初中的时候开始听mj、西城、后街这些比较经典的欧美流行乐,再后来还听了一段时间的现在的欧美流行和电音。再后来觉得好像也都没什么好听的,觉得倦了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歌单,叫什么名字不记得了,大概是大部分的歌曲算是摇滚乐。然后听了里面的歌曲,其中hit到我的是一支著名的芬兰乐队H.I.M的《gone with the sin》。是这首歌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从此开始不断听摇滚乐,从枪花、蝎子,然后考古猫王、chuck berry,再到齐柏林、黑安、深紫、pf、rush等6,70年代的神级乐队,一路听到极端金属、核,甚至一些实验音乐、实验电子、黑爵士。现在基本上以听极端金属为主,一入极端深似海,从此流行是路人。
大学真正接触和喜欢上的,刚开始听民谣比较多一点,到后来慢慢接受摇滚的阶段,跟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经历有关吧。不关愿意听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现在的摇滚也爱听,从充满批判精神到与这个时代的和解兼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摇滚的时代不是一个特定的时代,歌曲的类型是受社会环境和背景影响的,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何时创作的,都是有他出现的意义,我们只管努力去感受就好了。受朋友的影响,俄罗斯歌谣也听,战斗民族英雄的情怀,听着热血沸腾,给人振奋的力量。
准确的说93年到94年,也就是新音乐春天的那几年。也是我大约在初三高一的那几年开始的。至于为什么喜欢上了摇滚,大概还是因为叛逆。因为那个年头基本上是港台音乐弥漫的几年,同学们都在喜欢陈百强,张国荣,张学友,而我实在对于粤语没有感觉。也希望有一点和大家不同的特质,所以开始听摇滚乐,而且也许是93年是中国摇滚乐在地下了很多年后,集中爆发的时间点,所以作品质量确实很好。看看唐朝乐队这首并不出名作品《月梦》的歌词,美呀!
摇滚是我的last resort,畅游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令我舒心。摇滚也是一面窥镜,通过他可以从里到外了解一个人,一群人,所有人。而这些人在摇滚面前从来都不会刻意掩藏他们真实的自己。如今,我的ipc中依然存着4000多首摇滚。从R&B到metalcore到postpunk到dubster基本无所不包。专心听曲的时间变少了,但是有钱烧更好的设备了,让自己完完全全沉浸在摇滚的海洋中。
高中的时候,还记得边听dream theater边做卷子,完全沉醉在各种不规则节拍和强弱拍交换,和各种神一般的演奏技术中。还记得带着高中玩的最好的小伙伴一起听,大中午的把自己的魅族mp3插到班级的广播系统里,放Marilyn Manson的new shit。还记得心情极度郁闷的时候,听nirvana的in utero,从serve the servant开始,从头听到尾,爽翻天。
高中一次偶然点开了一次北京草莓音乐节的直播,当时正好是谢天笑,他当时背着吉他弹着古筝,瞬间觉得…好酷,后来开始搜索他的名字,听他的音乐,看现场,再后来就喜欢上这种表达和宣泄的方式,开始听更多的乐队,感觉他们都很真实,音乐和人都是。从此就喜欢上了摇滚了,觉得摇滚给我的生活来带了很多的乐趣,生活也变的非常的有激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