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个故事,讲述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故事最终呈现的亮点不同。王菲唱的是对“匆匆”的无奈和遗憾,林俊杰唱出了对“那年”的怀念和不舍。这种差别甚至具体体现在咬字和节奏上:王菲原版的吐字节奏异常紧密,字句之间非常连贯,唱起来明显感觉异常“匆匆”)而林俊杰这版可以明显听出具体字句的间断,主歌部分吐字温柔,副歌部分情绪慢慢释放。没错,是不是想起了那首经典的《我怀念的》同样一段歌词在歌曲不同的位置被用了完全不同的咬字和唱腔去呈现,歌者的音调和节奏在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堆叠,听者的情绪和心情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聚,与其说这是老林一贯的“套路”,不如说是他对此类故事的述已经有了自己成熟且精湛的处理方式。
带着华丽的前奏,很像是进入宫殿之前的秘密花园,静静地听,JJ的唱法把青春爱情的苦涩变成了感动世间万物的历史故事,到一分十七秒,“是岁月宽容恩赐”几个字的时候,没错,我好像是在听一个千百面前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再往后走,高潮部分开始编曲和演唱完完全全构成了音乐剧的即视感,我脑子里就不断蹦出三个字~“历史感”,听完了很激动很激动,然后才看到标题里的“巴洛克宫廷风”,虽然我对巴洛克宫廷风没什么了解,但是感觉这首歌完全把欧洲宫廷的感觉演绎出来了,听完歌的我,不得不再次向林大佬的势力低头,原来一首歌不仅可以唱的有感情,还可以如此有新意,就算带着粉丝滤镜,我也可以看到他的诚意和能力。
间奏(桥段)后林俊杰的演唱与之前相比更加富有戏剧变化,高低起伏不断,一句真声“残缺的悬念”将情绪推送到最高点。第二遍的副歌部分真声的演唱多余气声与假音,不断将林俊杰深厚且具有浓重个人特点的演唱功底完美的展现出来,也将歌曲的那种壮阔的凄美“呐喊”的淋淋尽致。歌曲最终在林俊杰绵柔的气声与颤音,张靓颖空灵的伴唱,以及羽管键琴声中合上大幕,让人意犹未尽,回味绵绵。林俊杰完美的驾驭,与从新编配的歌曲伴奏,让这个版本的《匆匆那年》展现出一副更加辽阔的旷世情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林俊杰从新编配版本的《匆匆那年》,从一段安静的羽管键琴的引子开始,将歌曲带入那个华丽多彩的巴洛克时代。羽管键琴作为巴洛克时期最为代表性的乐器之一,配合较低音区弦乐线条与定音鼓和大镲这样的交响化乐器音色,大气非凡。林俊杰极具特点中高音区的声线,以及颤音和气声的转换,与巴洛克风的伴奏完美融合,在无比华丽大气的宫廷般的音响下更凸显出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这首匆匆那年很明显符合这个特征,梁翘柏的曲一贯精致高格调,这次吴庆隆将原曲改的更加大气华丽,也符合林俊杰现在的演唱特色,开头的羽键琴和贯穿全曲的弦乐将整首歌从现代校园一下子拉回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宫廷之中,张靓颖的吟唱搭配林俊杰的招牌强混声更增添了一分凄美之感,但歌曲色彩又不是很悲戚,就如歌名般,匆匆那年,回味完只剩下释怀和淡淡的遗憾吧。
我很喜欢第二段主歌B段的改编,林俊杰打乱了原曲的切分点,独具个人特色维持了语感的细腻又很新奇,副歌维持了林俊杰这两年的改编思路,第一段轻柔,展现自己中高音区的气感和细腻度,第二段招牌强混声出来垫层次,“眷恋”二字就升到了B4,配上张靓颖的和声,整首歌的情绪达到了最高峰,真是非常过瘾,最后及时止住,以两人的轻声低吟收尾结束!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