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从这几句中抓到的信息是,“我”看不见“你们”看到的颜色。“我”失去颜色且失去自由。这个“你们”,可能是她心中所想的特定某个人,也可能是所向求助的,任何人。“我”失去了颜色,意味着“我”是黑白的。这点,在黑白色的曲绘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也就更证实了这点。“我”失去了自由。如此亦然,“我”被囚禁在这个未知的静止空间中,为一台电视机所困。What the hell’s going on, can someone tell me please?Why I’m switching faster than the channels on TV?这里也到了题主所说的另一个关注点。在歌曲中,这段的鼓点也开始加强。首先看第一句。可以明了地读出,“我”对于现在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并且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歌曲旋律上“someone”也是被加重了的,大抵体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无助。第二句的意思大抵是,“为什么我切换得电视上的频道还要快?”那么,究竟是“我”的什么切换得如此之快?我以为是念头。设想把你自己整个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之中,时空静止,视线一片黑白,而你的周围皆是混沌。你的心里有千百种想法飞速经过你的意识,千百种可能性一一闪过。你的念头摇摆不定,同时不知道何去何从。这时候看到曲绘中另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怪诞点:“我”伸出了六只手,每只手指向一个方向。意味着“我”内心有许多种抉择,全都指向不同的道路,而“我”不知道去向哪里。I’m black, then I’m white.No! Something isn’t right!My enemy’s invisible I don’t know how to fight!“我”一会儿黑,一会儿白。体现出了我内心意识强烈的分裂与割离。下面两句开始,又是一个重点。此时,“我”意识到了,有什么不对——我的敌人是隐形的,我不知道如何与之战斗!也就是说,此前我的种种摇摆全部指向了错误的道路。再看曲绘的六只手。较远处的四只手,全部向外指,而离“我”自己最近的手,也就是“我”“最亲近”的两只手,全部指向了“我”自己的头脑!所以这句感叹也就迎刃而解:“我”隐形的敌人,正是我自己。矛盾的我自己,优柔寡断的我自己,它就结结实实地住在我自己的的心里,所以,它是隐形的!The trembling fear is more than I can take.When I’m up against, the echo in the mirror!“我”在颤抖,内心极度害怕,它超过了“我”所能承受的。“我”,正与回声中的镜子对峙。本质上回声是听觉,镜子是视觉,二者并无干系。但这里指向性其实也很明显:“回声”,是我自己的声音的回声。“镜子”,反射出“我”自己的像。也就是说,“我”在与我自己相对抗。而我对此很是惶恐。I’m gonna burn my house down into an ugly blackI’m gonna run away now and never look back副歌来了。意味着,这是“我”的最终决定。我要把我的房子烧成丑陋的黑色,我要就此逃走,再不回头。房子,就是那台电视机。它偏生是罩住了“我”的视野,关上了“我”所谓心灵的窗户。而我选择将其烧毁,开阔视野。这里还给“黑色”加上了一个特殊的形容词,“丑陋的”。这是一个非常鲜明地主观的词。或许,我们可以与前面的一句相照应来看:I’m black, then I’m white“我”,是黑的,又是白的。这里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我”毅然地选择了白色的道路,摒弃黑色。另一种是,“我”为曾经黑色的自己之丑陋,所不齿。而我以为这两种情况可以共存。第二句,“我”选择逃走。逃出这个黑白色的怪圈,逃出这怪诞的异样世界。接下来,这两句,重复了很多遍。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可以认为,“我”在逃脱的同时,心里不断对自己这般说着(唱着?),使自己的信念愈发坚固,尽快逃出。What the hell’s going on, can someone tell me please?Why I’m switching faster than the channels on TV?……When I’m up against, the echo in the mirror!接下来重复了前面的一段歌词。
首先歌名,《Echo》。意为回声。来自百度的解释: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大山里面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所以我们得到了两个问题。问题一:反射面是哪一面?问题二:回声是谁的回声?接下来是,我觉得其实要理解歌词,最重要的曲绘。;看到曲绘的时候,我就知道所给出的信息量已经很大了。可以说,以下我的推测几乎全部基于这张曲绘给我的印象之上。无疑,这是一张相对怪诞的图。所以某种意义上,其中的隐喻则更容易被破解。首先最直观的一点:人的头,在电视机里。所以在分析歌词之前,我就给出第一个大前提,回答我在看到歌名时的两个问题。回答一:所谓反射面,就是电视机。是在这个密闭空间中。回答二:而回声,就是“我”的歌声的,回声。然后才是说歌词。The clock stop ticking forever agoHow long have I been up? I don’t know如题主所言,forever这个词值得注意。文艺点说,自亘古以来,在恒久之前,时钟便停止转动。兴许可以理解为,时间便停止了。意味着,歌曲中的“我”处于一个静止的时空之中。方才醒来,且不知过了多久。也就是说,她的意识是极其模糊的。I can’t get a grip but I can’t let goThere wasn’t anything to hold onto, though“我”无法抓住,却也无法放手。没有什么值得我去坚持。也就是说,“我”处在一个混沌而迷离的两难状态之中,四处游荡。到这一步,我仅得到了这样极其抽象的概念。Why can’t I see? Why can’t I see?All the colors that you see?Please,can I be? Please can I be?Colorful and free?这几句,重点来了。
这是歌曲本身所需。但如果可以就整篇歌词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来看的话,简直是细思极恐。意味着,“我”在不断地逃离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我”仍旧抉择着,“我”仍旧懦弱着,“我”仍旧和自己战斗着。这一切,没有终结。如同一个死循环,同那台只有一个恐怖的笑脸在闪烁的花屏上呈现的电视机一般。“我”被永久囚禁在了这个地方。综上,是我一些粗浅的理解。而艺术,某种程度上,是具有夸张性的。尽管我在以上的分析中大抵写出了我在歌词中所读到的一些神秘乃至恐怖之处,但我并不认为《Echo》是一首所谓的黑化歌。换言之,你将这篇歌词平凡化,其实可以看到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我”是一个年轻的姑娘,仍是学生的年纪(从曲绘中的水手服可以看出)。“我”面临着眼前一个巨大的分界点,不知如何抉择。走到了这样一步,周围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是截然不同而彻底陌生的。于是,“我”陷入了彻底的低沉之中。此时对于“我”而言,一切都是静止的。从空间,到时间。在“我”消沉的潜移默化之中,世界的色彩是黑白的,而我被这个情景所困,无法得到自由。是以,“我”临岐而哭,无法做出决定。无力地求助着,却终究发现是在与自己战斗。“我”意欲逃脱而未遂,终究——被自己的心魔所久久囚禁。而“我”唯一能听到的,只有那,长久的,回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