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黑暗森林》中借叶文洁之口说出的宇宙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看似简单的理论,却成为了整部《黑暗森林》的奠基石,其他一切理论都由此衍生,这两条公理的地位相当于牛顿的力学三定律,或者相对论。更难能可贵的是,《三体》的故事讲得很好,扣人心弦,在情节的支撑下,哪怕是那些晦涩的理论,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还能让像我这样的文科生生出一种很懂物理的错觉(其实是理科白痴)。还没看过的,或者担心会很无聊的朋友们,强烈推荐你们去看,相信我,只要熬过最开始的1万字,你就会想一口气把三部都看完的。三部《三体》中,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部《死神永生》。
除了人类伟大的想象力外,我不认为存在任何技术手段,可以呈现《三体》所描绘的世界。每个看过《三体》的人,都会在心中构筑出一个想象中的奇幻王国,这种想象的瑰丽与壮观,让他们无法忍受实体诞生时的幻灭感。所以,据我了解,《三体》目前是没有电影版本的,筹备拍摄喊了好久,也没见到影子,即使最终真的能拍出来,想必也会大失所望吧。《三体》的伟大之处,在于刘慈欣借助现有的物理理论,又创造出了一个自己的理论江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几乎相信这是一部严谨的物理学著作,但同时又清醒地知道,其中很多看似固若金汤的理论,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那么一刻,怀疑我们存活在这世上的意义是什么。《三体》里有一段比喻,曾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对山上的一块岩石来说,它在一个下午所见到的,可能就是人类一个朝代的更迭。相比自然和宇宙,地球都不过是一粒尘埃,更何况人类、你我呢?认识到这一点,几乎重塑了我的世界观。我突然发觉死亡也许并没有那么可怕,人生短短百年,在时间和宇宙中连瞬间都谈不上,我们只能体验一个时代,既无法亲历古人的生活,也无从得知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古人、未来人也是一种,无法体验我们这个时代。
我第一看到三体的名字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喜欢看《科幻世界》和《飞碟探索》,经常去书摊上掏过期的的,2块钱一本,每次都如获至宝,当时《三体》已经开始在《科幻世界》上进行连载,那么这部小说真正封神是源于它拿下了世界科幻作品的最高奖项雨果奖,这是华人首次获奖,相当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地位,而它的作者刘慈欣,可以说是凭一己之力把中国的科幻小说推向了世界高度,也由此国人和互联网创业者开始关注科幻作品,由此推动了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在此应该向作者大刘致敬。
《三体》中最能代表这部作品也是本书的精髓之一为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死神永生》最后,程心坐着“时光机”抵达宇宙的终点那段,更是让人目眩神迷,我不禁想到刘慈欣的科幻短篇《朝闻道》中霍金提出的终极拷问: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读完《三体》的终结篇后,也不能让人产生茅塞顿开之感,反而会陷入一轮接一轮的迷思中。但是《三体》的精彩之处正在于此,它既揭露了许多真相,同时又带来许多思考,这才是值得细细品读的好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