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剧,出了一款21分钟的长片花,有人天天撸,撸了整整一年还没播;为了能让演员成为众望所归的男主角,粉丝曾吃素还愿;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翘首企盼着,三年复三年。原著看过三遍,讲朝堂之争,讲同袍之情,讲挫骨扬灰背负血海深仇如何沉冤昭雪,唯独没讲你侬我侬的爱情。海宴文笔不算上佳,最值得推崇之处是其价值观的输出——“舍生取义卧薪尝胆必换日月新天”(风景大大语),被视为幼稚和不切实际的正义与理想,信念与坚守,在书中人物身上一一复活。这不禁让我想起明朝首辅徐阶。斗倒权臣严嵩那位。朝堂之清明可以不用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的鲜血换取,更聪明的做法是——忍辱负重,戮力前行,直至光明来临,《琅琊榜》是也。
记得《闯关东》是央一2008年开年大戏,我稍长几岁,跟着家里人一集一集看完,那个时候我不懂大人为什么爱看这种片子,看完一个豆瓣er说的——“最感人的不是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也不是上升到为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高贵觉悟。感动我的是片中淳朴的情怀,付出劳动即有收获,你对我有恩我即用一生来报答你,每一个顽强的生命组成一个伟大的民族。羞于启齿的爱,比每天挂在嘴上的爱不知珍贵多少倍。生长在这片广袤的东北平原上,实为我幸。每一寸土地都是在历史起伏沉淀的轮下压实。”我似乎有些懂了。
看到前面的高票答案时,我就笑了:大家太年轻了,可能不知道有这样一部电视剧:它是中国第一部人工智能启蒙剧、中国室内情景喜剧的鼻祖、无数影视大腕的摇篮。越剧演员出身的李玲玉,当时算是有点儿名气,但算不上一线,当然后来淡出影视圈,也谈不上一线,不过作为人工智能启蒙第一剧,李玲玉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假扮机器人的人,情节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这部戏就是《编辑部的故事》,在那个年代里带给我们这一代人无数的欢乐和回忆,也为后来的荧屏贡献了这一批有才能、有意思的一线演员和导演。
《战长沙》 ,有评论说:“与其说是抗日剧,不如说是历史剧,没有高歌主旋律,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外挂金手指,有的只是正常百姓的心酸和愤恨,不再是为了祖国,而是为了家。这样私心的对抗才是真正的心声,只有家园受到侵害,人们才会愤起,才会改变。”向来排斥鸡汤,讨厌“感动”、“热泪盈眶”这类词汇,厌恶正能量。但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以前我一直以为我如果生在那个年代,肯定是汉奸,现在想想,是我多虑了”。
在这里我推荐一部影视作品,2003年央视拍的《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在豆瓣的评分是9.7分,剧里描述的是晚清到民国前的一段历史,给我们呈现了与历史课本中不一样的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电视剧里包罗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以前从未思考过的角度。这部历史剧将人物代入到当时的大环境背景下,因此会让观众在看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深入的思考。
《温州一家人》原名《创业年代》,既是金牌编剧高满堂的“工农商”三部曲所推出的第二部力作,也是《闯关东》、《钢铁年代》之后,导演与高满堂的第三度合作,通过温州一户普通人家的草根创业史,贯穿起改革开放30年的壮阔历程。全剧以温州人周万顺一家的命运沉浮,浓缩温州人创业奋斗历程,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代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