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我们相处的十分融洽,时常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欢乐。整日沉迷于学术无法自拔。如果你有个学心理学的朋友,即使你心情很down, TA 总会告诉你如何能高兴起来,当你微笑时,你会真的感到高兴,也能让别人高兴。TA可能会给你讲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不是因为我们难过而哭泣,而是因为哭泣而产生难过,不是因为开心而大笑,而是因为大笑而开心。所以TA 可能会建议你大笑起来、舞蹈起来,你的身体感知到这些活动,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所以啊,你的心理学朋友会说:不如跳舞吧。
如果你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首先会让你感觉身边多了个“垃圾桶”。我们每天在处理自己的生活事务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其它不好的感受,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这就是我们精神上的垃圾,就像生活垃圾堆积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会腐败产生沼气引发自焚一样。这些负面情绪如果一直压抑没有宣泄的话,也会让我们不堪重负,产生疾病。当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净功能,不过总有自己够不到的地方。如果有心理学的朋友,你就管自己倒并且能得到及时的清理。他会用心理技巧让你把“心房”里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你还不用担心他泄密。
我在最初学心理的时候,一些朋友知道了,总是会问我一个问题:那你能知道我心里究竟怎么想的吗?其实不经过沟通,一个学心理的,对别人所知也是有限的。而且心理学下面有诸多分支,如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行为金融学、工程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如果你有个心理学朋友,TA 会告诉你,你现在的哪些行为是受到童年期的影响,比如缺乏安全感,可能是来源于童年期和父母的连接没有建好,得不到父母的关注。TA会帮你分析,生活在父母相爱的家庭中,孩子会有怎样的成长,他们会更自信、更有安全感、更能表达自己的诉求。而父母的婚姻有冲突或者不和谐,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择偶问题、不会选择伴侣,对婚姻心存质疑。
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你会感觉身边有把“梳子”。面对情感生活和家长里短,有时思绪万千,却千头万绪感觉一团糟,忍不住迷失自己,情绪爆发。如果这时你这个朋友在你身边,他会耐心地来和你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有心理学背景的他,对于人的心理轨迹变化和相应反应较之常人多一份洞察力,他能让你静心下来,让你在一旁看看你鸟巢般的思绪,然后陪着你一根一根,一层一层把它理顺。
会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迎刃而解,当你在孩子身上困扰的时候,会耐心的告诉你8个月的孩子会有深度知觉,2-7岁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会在6岁时明白即使摆的位置不一样,糖果的数量是不变的,在7岁时明白,可乐从易拉罐倒到杯子里,不会变少。当你了解这些,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就会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