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影视声音工作者就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无线话筒进行了详尽的实用测试。无线话筒的拾音不仅牵涉到距离问题,而且牵涉到声音质量问题,包括失真、噪声、干扰、稳定度等。 测试整个测试是在一家电视制作单位进行的,主要集中在电视声音工作实际需要,如器材的性能指标、模仿实际工作环境下的工作距离、声音波形显示、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等项目。本文仅选取L组和S组无线话筒的距离测试进行介绍。 测试方法大致是这样的:为将上述两组无线话筒的接收机放置在同一点上,两名录音师分别携带两组不同型号的发射机组,即发射机+领夹话筒头,或外接插发射机+手持话筒。两者按照规定的相同路线移动,在移动中连续提供所处位置的描述和其它语音信息。接收机组分别将各自接收到的信号送入调音台的两路输入,调音台分轨输出至数字音频工作站进行实时分轨录音,以便记录和现场分析。从实测结果可以看到,名义发射射频功率为50mW的L牌发射机,其跑频前临界工作距离大大超过名义发射射频功率250mW的S牌。由于各品牌产品的临界工作距离是与其名义发射射频功率成正比的。对于同一品牌产品,可以从功率推导出距离。因此,不同厂家公布的射频功率,并不一定能反映实际安全工作距离,只有做实际测试,才能真正了解所选产品的性能。
测试方法大致是这样的:为将上述两组无线话筒的接收机放置在同一点上,两名录音师分别携带两组不同型号的发射机组,即发射机+领夹话筒头,或外接插发射机+手持话筒。两者按照规定的相同路线移动,在移动中连续提供所处位置的描述和其它语音信息。接收机组分别将各自接收到的信号送入调音台的两路输入,调音台分轨输出至数字音频工作站进行实时分轨录音,以便记录和现场分析。从实测结果可以看到,名义发射射频功率为50mW的L牌发射机,其跑频前临界工作距离大大超过名义发射射频功率250mW的S牌。
现代文化生活中,很多场合都有可能用到无线话筒。然而,人们对无线话筒的选择和使用仍然有很多误区,如有效工作距离,人们总认为射频功率越大,其工作距离就越远,可实际工作中往往发现并非如此。另外,厂商发布的技术指标,有时也令人费解。各厂家的无线话筒原理上没有本质区别,不少产品技术指标很好,但实际使用起来却不尽人意。实际中,话筒技术指标测试是个难题,因为很多使用单位都市不具备无线电实验室的全套测量仪器,根本无法对产品的指标进行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