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故事本身不坏,雷德利 斯科特就不会让人失望,只可惜现在的他似乎也不会太给人惊喜。同为太空题材电影,本片比《星际穿越》朴实,比《地心引力》宏大,丰富准确的科学细节让半个业内人士的我看的大呼过瘾,主角的冷静幽默又可以打动人心,只是有时候过于轻俏的氛围削弱了电影本该渲染的孤独氛围。大多数时候我并不觉得主角在火星上绝境求生,反而更像是《幸存者》的野外生存秀。火星上的自救让人震撼,然而地球上的情节险些让本片落入『一线人员与高层对抗』的美式俗套。不过一部太空电影有时候并不需要曲折的剧情和浓重的感情渲染,因为,走出地球本就是全人类的事业。
《火星救援》可以说是马特达蒙一个人的独角戏。在孤独的火星上,马特达蒙需要一个人来撑起整个表演。从得知被落下的震惊无助,到迅速回过神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遗留在火星的废旧设备,竟然在火星上神奇般种出了可以维持其长期生存的土豆。再到后来,眼看着自己费尽心力种植的土豆被火星上的狂风,吹死,几乎毁灭了他生存的希望,他内心的愤怒、焦躁、无助,通过眼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马特达蒙得知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临时折返来救他,他对于生的那种渴望和乐观,也在马特达蒙的表演下显得令人动容。
有人说该片很老派,老得就像女船长热爱的那些上世纪70年代的迪斯科音乐;的确在我看来它表达了一种传统价值观的回归,在极尽严谨的背景设定上(有NASA背书哦),讲了一个情节简单、全是好人、深度欠缺、但生命力蓬然勃发的故事,让人猛然发现那些在电影工业里被搁置已久甚至显得有些老土的情节人设和道德品质依旧如此富有魅力——这种探索者和冒险家的魅力很能感染人,看完片子后没别的,就是心情振奋,充满豪情。
《火星救援》。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在一次火星任务中遭遇意外,同行的伙伴误以为他已经死去,无奈之下,把马特达蒙独自遗留在了一毛不拔的火星上。当马特达蒙从昏迷中醒来,才发现自己被落下了,而如果要等到下一批队员再来火星,则要好几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必须想各种方法让自己在环境恶劣的火星独自生存下来,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孤身落难火星,够悲催吧?并不是。孤身行走在火星上的时候,主人公没有去想接下来该怎么办,而是等不及有孙子的那一天了,尽想着如何跟孙子孙女们炫耀他们爷爷年轻的时候:“你爷爷年轻的时候,必须在撞击坑环上走路,上坡。穿着EVA太空服!还是在火星上!你这个小兔崽子,听懂了吗?火星”。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主人公的乐观精神已经爆表。
应该是就在这几年吧,好莱坞接连上了好几部和太空有关的科幻大片,譬如诺兰大神的《星际穿越》,永远的“好莱坞钻石王老五”乔治克鲁尼主演的《地心引力》,还有问题上所提到的马特达蒙的作品《火星救援》。应该说这三部虽然都以太空为题材,但无论是故事情节和角度,以及风格特色上来说,都是迥然不同,唯一相同的,那就是都一样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