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其人,也和这部片子一样,让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第一部看的哥哥的电影是《阿飞正传》,很惭愧也是在一个多月前等上班前百般无聊时所看,而看的理由很可笑,是因为看到演员中有我一直大爱的梁朝伟,看到最后才发现王家卫跟我开了个大玩笑。说实话对于哥哥的戏,一开始给我的印象是装逼,其实直到现在也有此感,而且他演戏很多都过于用力,比如让他获得盛誉的《霸王别姬》,我觉得他演的很有些做作。他的个人魅力却让人无法阻挡,弥补了演技的一些问题(哥哥迷表打我)。然而在《春光乍泄》中,哥哥却演的炉火纯青、驾轻就熟,和梁朝伟的内敛相得益彰,合作堪称完美。
王家卫很喜欢让影片中的主角受到重大情伤后,在异国他乡或者至少是异地独自漂泊,白天干着最卑微的工作糊口,晚上回到独居的小屋,简陋却颇有几分情调,就这样完全被动的等待着生活会带给自己一些什么。《春》中的黎耀辉无论是真的独自一人,还是照顾何宝荣养伤的时候,其实内心都是孤独的。他们仍然相爱,但两人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补。黎耀辉可笑的自尊心和不可避免的妒忌心让他们渐行渐远,同样起负面作用的当然还有何宝荣的不甘寂寞和放荡不羁。他们和所有恋人一样,争吵、猜疑、玩闹、亲热。“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Eason的这句歌词似乎很适合描述两人的关系。梁朝伟的角色很让人心疼,总是在默默承受,而放不下的感情又让他心甘情愿的继续受虐。扣留何宝荣的护照是他的唯一“报复”,动机却是如此低微,自以为能捍卫住最后的防线。不由感叹为什么世间有这么多恋人,认为爱情是一场战争,一定要争个高低上下。其实有的人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
影评写到这里,感觉已经背离自己写的初衷很远,而初衷到底是什么,也不甚清楚。我无力用文字表达《春》所描述的意境,只是依稀感觉,我看懂了这部影片,而它也看懂了我。
《春光乍泄》是一部让我上瘾的电影。这部完成于97年的片子,我却是在一个多月前,也就是上映15年后才刚刚看第一遍,看完之后意犹未尽,一周之后又看了第二遍,仍然不满足,但它所产生的瘾让我有些害怕,怕自己深陷其中,所以刻意抵制着尽量不再去看。
我极少写影评,也很少看影评,似乎很少会有什么电影让我有写的冲动,而别人对哪部影片的观后感,我好像也没有什么理由需要知道。电影和画作、小说一样,观者的感受是一种很私人的体验,自己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和别人的感受无关,和博物馆语音向导或小说前言所刻意灌输的理念无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和作者想表达的本意都无关。《春光乍泄》总体来说是一部非常纠结拧巴的电影,而它拧巴的方式和程度与我性格的某方面无比契合,几乎达到了琴瑟和谐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共鸣吧。
97年,香港回归之年,哥哥41岁,梁朝伟35岁。哥哥有着被岁月遗忘的不老容颜,而梁朝伟则刚褪去青涩,正值壮年,性感忧郁的气息从每个毛孔中散发出来。充满西班牙风情的阿根廷、恰到好处的黑白和彩色镜头切换、作为起承转合的美妙瀑布台灯、没完没了的香烟、流浪、孤独、爱恨情仇,所有元素揉捏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本没有开头,也无所谓结尾的故事。
它表面上是一部同志电影,然而同志与否,对于主题无关紧要。但不可否认的是,两位男主角的同性恋身份,无疑增加了这份情感的拧巴程度,同时加分的还有整部影片的张力。我看过的同志电影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春》绝对是拍的最自然的一部。
《断背山》的激情戏虽然出现在剧中高潮处,却突兀的让我感觉很尴尬,而《春》的激情戏则出现在片首,只在梁朝伟的几句旁白后,他就和哥哥赤裸上阵,我却入戏的非常自然,而这两位大帅哥的卓越演技,几乎有着逼良为腐的巨大力量。梁朝伟饰演的黎耀辉在旁白中说:“我和何宝荣分分合合好几次,每次他都说,不如我们从头来过。”这句话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也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让我产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