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归来》对我有很强的共鸣,不仅仅因为我读了原著,还在于我来自于新疆,那个年代的痕迹和思维,在90年代以前仍旧长久的残留在那块土地上,以至于我熟悉电影中那一切味道:右派、革委会、组织、粮食关系、语录歌、纺织厂、集体宿舍……保留至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些东西都曾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当然,如今都已经渐渐消散,以至于绝大部分的观众在影院看到这些元素的时候,要么无动于衷,要么笑出了声。所以,在这个时候,在这个时候,拍这样一部片子,其历史价值要大于娱乐价值。至少,在新一代人对过去那段历史彻底失去明确感知之前,它提醒我们回头看。
之前看过小说《陆犯焉识》,今天看了电影《归来》。张艺谋说过,电影是由小说结尾改编的,既然是这样,我觉得队伍小说中焉识对婉喻的感情变化不表现也是合理的,没必要再把三段陆焉识的经历都在电影里表达出来。而《归来》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其他所有的赘述都不要,只要最核心的感情在就好,在110分钟里这种温情是一直留在观众心上的。陈道明和巩俐演得太细腻了,两人的对望,简单的话语,普通的动作,都令人动容。电影的音乐比较简单,总觉得该有音乐的地方有时候会没有音乐。
电影的感情表达压抑克制,我很喜欢。多年前《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上映,我陪老妈去电影院,那真是...当头一记催泪弹啊!电影院里哭成一片,我一直给老妈递纸巾。观看《归来》前,我先给自己打了一针心理预防针,实际观看后觉得这种感情表达方式很好。火车站抓捕算最煽情的一段了,背景音乐一响,我的心理预防机制自动启动:“哦来了来了,催泪弹来了!”后面倒没这种煽情桥段,一切都挺平淡,老谋子刻意做去高潮化处理。
《归来》是我一直很期待的电影,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张艺谋的作品。这也是张艺谋在《活着》之后,第二次触及这个题材。不提其中的一明一暗两条情感线,仅仅历史背景的变迁就有太多不能碰的东西。小说可以一笔带过,但在电影中一笔带过很难。影片中全场集体起立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场面,尽管只有几秒,但在别的影片里怕是碰都不能碰,也只有张艺谋有这个能力实现它。
没看过原著,单就电影本身看是非常优秀的,情感表达十分细腻,不急不躁、深情款款的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情感表达上相当的细腻,开篇车站抓捕的桥段节奏极佳,异常的出彩,很见导演功力。当张艺谋正八经用心讲故事时,还是靠谱的。另外,巩俐又一次贡献了水准极高的表演,大赞。准备去看小说了。
《归来》,也许就从未离开。千方百计地想回到家中,其实就是想回到家人的心中,无奈命运错轨,归来之时你却无法记起。执拗地想让你记起,却在每个5号的陪伴中发现,我从未离开你,只因我曾说过我5号归来,你便痴等每个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