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芬奇的电影多以阴郁、哀伤作为影片基调,并且借助灯光营造这种低沉的气氛。大卫芬奇是广告导演出身,从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镜头美学的讲究,《社交网络》运镜流畅并且快速,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手法与段落间的快速交叉剪辑和多人物视点的叙事手法进行情节构造(《搏击俱乐部》里也有这种快速交叉剪辑),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影片的影片的紧张感和悬疑感。
《社交网络》是一部属于年轻人的电影,它记录了这个时代最大的一次变革: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络的非凡意义在于改变了互联网的生态,将自发、无序状态的互联网代入到一个有组织、有阶层、实名制的社交网络之中。这样一来《社交网络》已成了叙事表现手法、剪辑运用、高科技拍摄和特效处理上的形式集大成者
《社交网络》的成功,在于塑造了一个大众心中facebook创办人“最应该”有的形象——一个聪明、偏执、孤傲、坚韧、有追求、酷、不世俗、不妥协,甚至有些不通情理的天才极客。没错,作为一个极客,能达到的高度莫过于此。在美国人眼中,这也是一种英雄,一种“注定孤独一生”的英雄。
这部电影看得我冷汗直冒,让我开始怀疑创业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生活中99%的人都是平庸的人,而萨维林是这个平庸的群体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很棒,非常棒,他几乎也是哈佛的精英群体,但出身、能力和才智,只是差那么一点点。而就是这一点点,是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逾越的鸿沟。
《社交网络》的形式和内容都不缺,算是一部形式与内容兼备的佳作。电影加入了许多新颖的表现手法和叙事结构,还把特效、摄影和剪辑都技术流的东西全囊括进去。还是世界第一部用4K数字摄影机拍摄的电影,片中双胞胎兄弟同人扮演更牵涉到后期天衣无缝的特效处理。
要说当年看电影《社交网络》最深的感受,那莫过于电影里所记录的小扎“偷窃”文克莱沃斯(Winklevoss)兄弟的想法并被告上法庭那一段真实事件。
这么多年过去了,眼瞅着小扎身价破700亿美金, 不知道当年那对哈佛双胞胎过得还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