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怀旧的歌:张国荣《我》《当爱已成往事》,每每听到,总是多思;梅艳芳《亲密爱人》,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写的温柔又缱绻;《千千阙歌》最喜欢那句"来日总是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似是故人来》洪尘版的,话不多说,洒脱的旧友重逢;《愚人码头》一开始是因为《龙族》去听的,后来就被齐秦的声音迷住了;《外面的世界》《电台情歌》莫文蔚声音性感但也能唱出冷清的感觉,暂时这么多,想出来再补充。补充一首《离人》,虽然是因为土木三班陈同学才听到的,不过林志炫的声音很沉稳,很静,这首歌也是挺好听的
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歌曲。老年人长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熏陶,形成适应民族文化的积习,比较喜欢也容易传唱传统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这并不排除外来的文化包括外来的歌曲。实际上,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在年轻时,许多人是苏联歌曲的歌迷,至今仍能哼出那些旋律。他们对《蓝色的多瑙河》《桑塔露契亚》《友谊地久天长》《梭罗河之歌》等等名曲也不陌生。但是老人们最喜欢的还是民族风格的歌曲。中华民族的表达方式比较含蓄,表现老人的爱情歌曲如果也像某些歌曲那么直露地喊出好几个“爱”,恐怕很难受到中国老人的欢迎。许多老人热衷于收看电视台的戏曲节目,不少老人吹拉弹唱民族乐曲.
老年人的文娱活动可知,他们唱的大部分是传统的革命歌曲,因为反映他们生活又让他们容易演唱的歌曲太少了。老人也需要爱情,需要黄昏恋,反映这种感情的歌曲也不多。如果能让老人在有好的传统歌曲特别是革命歌曲同时有许多新的反映自己生活的歌曲可唱,那不是锦上添花吗!
龚琳娜《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歌曲,唐代王维词曲,后来曲谱失传,明代重编,但唐代的词,明代的曲,而且是十大古琴曲之一,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中国“传统的音乐了。龚琳娜演绎非常出彩,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老年人应该会喜欢.
抒情的歌: <月亮代表我的心>,真的是越品越有味道,尤其是97年哥哥送给唐生的版本,声音又轻又软,真的是用力爱了很久里面所有的心酸以及时至今日我拥有你的骄傲,都令人羡慕,并产生想恋爱的冲动.
有些老人爱唱民歌,这也是他们喜欢民族风格音乐的表现。从传统的民族戏曲、声乐器乐作品和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反映现代老人生活的歌曲作品,会使他们感到亲切,喜闻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