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每年圣诞都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小窝里看第N遍真爱,包括我还有我最好一姐妹儿。 今年电影资料馆重放,我提前找了友邻帮我买票,下了班就奔过去了。发现600人的场子爆满,导致又加映了一场。 第一次在大屏幕上,周围有几百人一起看,虽然两边都是情侣,自己刚刚分手。。。但我一点没觉得自己苦逼,反而觉得很温馨。出来之后在风里跟远在米国的姐妹电话,跟她说我刚看完了真爱,“that's enough”那段又哭了。 对我或者很多人来说,我相信这都是给人以温暖和美好的电影。
一部很多人奉为圣诞必备的片。这部片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由于主线太多甚至显得有点散乱,你可能还会觉得有点无厘头,可看到最后却能让你感到无比温暖与感动。每一个个小片段展现的是一份份爱意,爱真的无处不在。Love is all around.爱,是一种感觉,它或许盲目不理性,但它代表着我们真心,纯粹而美好。当爱情来临时,片中的人们变得单纯、愉悦而热情洋溢,无论这份爱情有没有得到回应,它都是美好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至今看过的最好的大杂烩群像电影。全世界范围而言,也可能是最好的贺岁片。其实有点三观不正,但爱情本就如此。我们都期待的那一对也没有走到一起,尽管录像带无意的表露心迹以及圣诞节门口站一会儿的写字板表白加一起就足够俘获这个星球上99%的女性了,但那毕竟是最好朋友的新婚妻子。所以你准备了一段注定要被后来的段子手、排行榜反复抄袭致敬盘点的爱情桥段,你要的无非也只是一个蜻蜓点水的吻。My wasted heart,以及那句Enough。
电影好像永远比生活更感人。简单的场景、故事和人物便能温暖很久。带你回到生活本来该有的模样,一下子穿越到彼岸,躺在蓝天下的棉花糖里。导演选择了多线同时并举的形式。而线与线之间又是彼此相交的,有许多巧合,但在最终都朝着中心——“爱的感受与表达”走去,汇聚成海洋,激起人们无限的共鸣。那种坠入其中的真实感,是不可抹去的。它轻轻擦去现实和虚拟间的界限,得而唤醒那个没有肉体的你。
那天在电影资料馆看的。看完之后出来,虽然寒风凛冽,却内心温暖。它在艺术性上并没有多高超的技巧,但却是一部让人愿意去相信爱相信奇迹的电影。作为一部2003年的电影,它能让我每年都重看一遍,而且乐此不彼。如果2013年底的中国能出现一部类似的温情喜剧,以目前国内电影的市场潜力来说,应是10亿量级的。现在回看此片,确实卧虎藏龙,里面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现在,都是大咖啊!
在电影的最后,所有人都集中在了机场中,拥抱、接吻、告别,没错,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烂俗的大团圆结局,但观众却挑不出来什么毛病,只能把吐槽的话咽下去,再流着泪喝了这碗鸡汤,剩下的就只有温暖和感动了。虽然我们都知道怎么才会是最好的,但是这所有的所有,都将是另外一种可能,因为我们依旧放不下,这就够了,是台词,更是我们的期望,但是我们却很难去实现这样的想象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