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Große Chance这是一档奥地利国家电视台推出的真人秀,类似于中国好声音的那种。说一件事:之前一直以为电视节目的现场就是一个人吆五喝六其他人忙忙碌碌,可实际无论是彩排还是录像,整个场内都沉稳而安静。每个工作人员都是低头默默地做自己的事,连交流都很少,可见准备工作多么充分。要说在欧洲这几场比赛下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家“竞争意识”真的很弱,我有的时候还暗搓搓地比较哪些队比较厉害我们差在哪里,可是大家在后台的时候经常就是谁起头个什么歌大家就一起唱起来了,特别有爱,还分声部的,别人出来了都很认真的鼓掌,不管你的结果如何,总结起来就是这里的比赛是真正可以领略音乐美好的时刻。
WCG感触最深,有广州实验中学合唱团,还有南非某团(貌似现在排名世界第一的样子),和声质量与现场演绎真的很棒。另外还有一个东欧小国的团,非常厉害,指挥听音叉给一个标准音,下一秒钟,各声部立刻非常自信地起音。反观我天朝的某个团(并不是黑,比如香港的拔翠啊广州实验啊就都很厉害,就事论事),钢琴把音给全了,和弦也弹了一遍,起音和弦不知道出来一个什么鬼,戏称之“”国际和弦“”。总结以上,抱怨必然有,但是真的幸福,喜欢一样东西,觉得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个人的合唱生涯里称之为展演得其实都是各种比赛吧。高中时为了金帆跟着老师和兄弟姐妹们拼了3年,虽然并没有在我们这届拿到金帆,虽然累不过也真的很开心。大学四年合唱团的“展演”感觉就是各大高校之间角力的缩影,无论哪个学校的合唱团都想拿高名次,为了今后在各自院校里本团的地位经费等等,见识到了各种人和事。个人感觉总体而言就是展演之前训练的很紧张,快展演了会出各种状况,各种情绪波动,然后展演中无论发挥得好还是不好老师都不会说太多,安静的听别的学校。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2010年北京展演,预料之中的拿到了一奖,之前全团上下确实是训练刻苦,毕业的学长学姐回来带训练,那一个暑假基本没怎么歇过,但却累并快乐着。纯粹为了唱好歌而唱,为了继续唱歌而唱,为了自己开心而累。从那之后,很少再觉得训练强度高,每天早9晚5的练,除了吃饭站一天,再到后来就彻底习惯了,以至于上大学发现可以坐着唱歌适应了好久。再就是11年的香港比赛,14年那次因为太熟悉以至于没啥可提得。训练的印象倒是不深了,只是那次交了好多朋友。
高中三年合唱团,比了赛都是一等奖!小骄傲。最深刻的应该是今年的比赛吧!市赛一等一!这是我们拿的最好的名次,亦是去省赛的资格。说深刻其实是在以前高二省赛拿了一等奖,但是不是一等一啊!在温州合唱发展趋势极猛的合唱团真的是有不少嘞!然后就被碾下去了 不过温二高真的是非常666!国赛拿了很好的名次嘞!还被名大师夸了。比赛的时候听了,真的是合声效果出来很好,声音也很漂亮!男声简直听苏我了。我们合唱团没有男的!好想以后加个有男声的合唱团。
2016年Bad Ischl国际合唱大赛,代表团队:TU Wien(维也纳工业大学合唱团)获奖:流行组金奖。感受是每个国家的风格真的不一样,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几天之内听到这么多的不同文化下的合唱(14个参赛国)之前一直暗搓搓地觉得我们拿了金奖因为奥地利是主办方,当我拿到奖状看到上面有每个评委打出的单项分数和个人签名后,对这份认真和坦荡肃然起降。初赛前一天四位评委会给每个队伍单独指导,不仅仅是来比赛,更是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