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啊,都是生活的细节,福贵背着儿子去学校那一幕,絮絮叨叨没有意义但是却满满是爱的交流,简直快要哭出来。处处都是暗线和嘲讽,被七个馒头噎到后来不吃面的老教授,送的是伟头像所以不能不收…
最后结局,那种悲剧感让那个我忍不住再次看了一遍。还记得看完电影,我在宿舍两行热泪,因为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外公生于一个平常家庭,早早过继给了别人家。作为唯一的儿子,虽不亲生但也是惯养,真的经历了很多,不想多说。《活着》这个小说和电影,不是说这个故事有多么传奇,而是,又无数像我姥爷一样的人,经历那个时代的变化。生命的那种不叫做起伏,那种言不尽说不透的东西,只能有最后一句台词来解释:“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养大了,就变成了牛啦,牛以后呢...
好多呢,我认为这部电影在每个片段都展示生命中的小确幸。富贵一无所有时,家珍愿意回到它的身边;富贵本是少爷,却因自己家产逃过一劫;有庆告诉镇长皮影有铁,富贵因此得到表演皮影的机会;凤霞聋哑,但找到了爱她疼她的万二喜;凤霞无法看到馒头长大,但馒头幸运的茁壮成长;富贵的家庭饱经坎坷,却仍温馨感人。它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希望,永远努力前行。
相对小说,张艺谋的改编印象最深的就两处,首先是皮影。这个简直是神来之笔。第二是那个小光明的结局。这也是没办法的处理吧。因为这个也算是重看了一遍,觉得最后的结局算是一种新的希望吧。
是看到福贵和家珍给凤霞说亲的时候,感动了,之后再看了一遍。在经历丧家,战乱,丧子等诸多苦难后,仍能对生活展露笑容。生命所显露的韧性令人感动。但生命却又那么脆弱,凤霞的残疾,有庆的死亡,使我心有余悸。我不禁为这个家的未来担心,害怕苦难再次降临。电影更让人心惊的是,角色经历的苦难和蕴含的韧性并不是多么骇人听闻,平凡而又真实,却足以摧毁生命和家庭。愿你我都能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在静水流深的生活中,坚韧的活着。
印象最深的是福贵重复了一遍的一段话,因为这个看了好几遍。第一次是跟儿子说的:“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这是在电影中篇,刚建国,所有人对好日子终会到来的那种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