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包袱的时候,观众是紧盯着表演者的表情,眼球跑了,观众就出戏了,包袱就不亮了,更深一点想,其他嘉宾也能看到提词器,然而还在笑,我就会想,这有点假。池子也看提词器,为什么就不讨人厌呢?只是偶尔看一眼,怕发挥太多,并不是依赖提词器。然而有些嘉宾一直看提词器,搞什么?稿是编剧写的,你上来也不准备,就读一读词,说实话,谁愿意看。
对于主持人日或者歌手/歌唱家的专业技能里,控制气息吐字发声表达内容和情感比起记歌词来说要重要得多,而前面那一大串对精力和注意力的需求特别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歌手站着不动一首歌唱下来也满头大汗的原因),提词器减轻了歌手记歌词的负担,但也不是完全减除了记歌词的工作。这不是偷懒,而是保证节目的完美和顺利进行。
提词器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播稿子给新闻主播照着念的,最开始给主播和歌手用的提词板都是手写的,需要人在台下手动切换板子,这种机械式的工作交给机器做很正常,提词器的存在和演变正是因为这个行业需要。我不清楚片场有没有广泛使用提词器,但戏剧在有固定台词的情况下,会允许演员在可接受的程度内改动台词,甚至即兴加台词。
当下主持这个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去干活动主持婚礼司仪等等是常有的事,所以造就了目前的低容错率现状,这是大环境。节目制作的精良化问题,随着媒介融合互联网的发展,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不再是民众获取消息的主要渠道,并且近几年媒体越来越丰富,受众的审美要求和收拾标准也进一步提高了。
机位设置的问题,在过去的电视节目中,以访谈为例,能够用到三机位同步切换的话,规格就比较高了,从2000年以后到目前,多机位增加游机摇臂等设置已经非常普遍,并且纵深空间也逐渐增加,当不同的机位发生切换时,主持人要配合面对在用信号的机器,这个过程并不是无缝衔接的,所以会给观众带来短暂的侧面视角。
很多人发现主持人有提词器后,会感觉念稿很容易,或者发现主持人背后还有编辑写稿,顿时觉得主持工作不过如此。坦言讲主持并不神秘,只是电视专业分工中的一种,这个工作的细微差别,都体现在镜头前一字一句的表达里。在我个人感悟里,认为主播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你对新闻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