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人的改变绝对是明显的!美国的BB虽然还是在统计CD销量,但实际上iTunes下载排行也已经成为一个支柱性参考。国内的歌手,谁会去买他的CD呢?只有一部分粉丝,还不是全部粉丝。我身边只有那些非常狂热的粉丝才会把歌手的每一张专辑买回来,我相信80%的粉丝还是选择了“我就下载下来偶尔听听嘛”。这在销量上是很难具有说服性的。如今热歌全靠大街放什么热什么,比赛唱什么热什么,很难根据销量去判断。为什么一定要根据销量判断呢?可以参考电影。再次,收入上也会有改观。
付费的话我一定会购买质量上更加精致的音乐,比如iTunes plus AAC,封面是标准且精致的,歌曲各方面信息是完整的(出版年份、作曲者、风格、轨道等等),相当于我买了一张完整的正版CD一样让人开心。如果只是需要付费,但歌曲还是乱七八糟的封面或者劣质低像素,还是只是一个过度压缩的mp3,没有任何歌曲专辑信息,那我还是不会买账的。希望iTunes音乐可以入驻中国。对于歌手,统一渠道是很便于计算的。
音乐正版化最大的好处在于通过正反馈推动音乐人创作出更好的音乐。音乐收费往往伴随着免费试听。而免费试听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音质全曲试听,第二种是高音质片段试听。尤其是高音质片段试听,以itunes为例,可以大幅增加听众购买歌曲的欲望。然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发掘一些有潜力的音乐人在平台进行推广,比如这个无名的音乐人有一首歌,虽然只被播放了100次,却有30个人都买了,说明这很可能是一首好歌。
当然会带来巨大的正面影响了。音乐是一种文化商品,有人生产有人传播分发有人消费。版权、版税,就是音乐商品价值的体现。中国流行音乐长期没有商业模式(对,就是没有),而支撑音乐产业的,其实都是音乐产业的衍生产业(代言、演艺、衍生品销售等)。建立正版音乐秩序当然会给整个产业造成巨大而积极的影响了。对于用户而言,肯定还是有免费音乐听的,但想听到特定的某些音乐,就要逐渐开始付费了。
根据音乐平台发展的现状,近几年这些平台应该还是在扩充消费者的状态下,采取的盈利方式还停留在包月收听(如绿钻)或只能在线收听不能下载等等,随着通知的下达,我们不能确定这些音乐平台会如何改变自己的变现策略,但新的策略一定也会是适应听众当前的接受能力和需求的。不然,采取错误策略的音乐平台就会被淘汰。
个人认为,有想法的音乐人能有钱养活自己玩音乐了,这样会有更多好的音乐出来,在这个专辑卖不好,网上听歌不给钱的时代,有的独立音乐人的日子真的不怎么好过吧。虽然说坚持艺术,但是艺术家还得吃饱饭才能创作啊!而且设备什么的估计也贵贵哒(我不懂),玩音乐也是要钱啊!虽然我心疼钱,但是听音乐还是要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