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有个短小说,很多人都应该看过。讲的也是个小男孩,感冒了,误解了医生量的的体温,以为发烧到102℃必死无疑,便沉默的等死。许多人看来,只有好笑,以为仅仅是个笑话。但小男孩对家人的爱,对死亡的勇敢,那种不屈服的精神,就是海明威一贯崇尚的精神。再看《老人与海》里的小男孩,展现出来什么可敬的精神?海明威没有表现出来。我想,他也许不是忘了,而是将老人刻画得臻于完美,再刻画小男孩很难了,因为没有小男孩的衬托,也会是失败的。海明威如此刻画老人,小男孩的确很重要,决不能少(少了,也达不成如此伟大的作品),但有人小男孩,这小男孩本身很难顾及到的了(不然,有点顾此失彼了)。
我个人认为,小男孩是添彩的部分。小男孩并非老人的追随者,你翻阅全文的话,可以看到多少句:“要是小男孩在就好了”,末了,有一段话说,老人像证明给小男孩看他的勇气和毅力,如果全文单讲老人与海,那只能看出人与自然,但是有了小男孩,更多的可以看到人们为之奋斗的理由,更多了些人情味,我个人觉得老人与小孩的对话很温馨,就好像,小男孩明知道老人没有食物了,却不戳穿,看破不讲破是一种美德。
回到海明威本身。他觉得自己作品最好的,其实也不是《老人与海》,而是 尼可 亚当斯。海明威是个怎样的人?他一生经历的磨难都证明他是个男人,是永不屈服的男人。他的作品里,总存在着相似的精神。老人与海的拼搏,他写时,已经很熟练了。可他并没有怎么刻画那个小孩。那个小孩仅是对老人的敬仰,年轻而有冲劲,却并不是海明威所喜欢的。海明威没有细细刻画那个小男孩,故意忽略他,以衬托老人。
《老人与海》这种的小说放上这个孩子可以让他与老人形成对比,孩子更现实一些,但是也是优点居多,爱学习(跟老人一起度过了八十五天没捕到鱼的日子),当老人回来带着白骨回来的时候,也愿意继续跟他出海。试想想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岂不是更多,因为一些个人或外部原因,短暂的放弃自己的梦想,或者没办法再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仅仅停留在心中。像老人那样能跟别人掰手腕坚持一天的人毕竟是少数,像孩子那样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是没有一直坚持的很多。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老人捕到了一条没有人曾见识过的超级大鱼。虽然最后被带回来的鱼只有了残破的躯体,但是又有谁又怎会在乎这些。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热血的,憧憬的,澎湃的,便是那不断去抗争,与大鱼去抗争,与鲨鱼去抗争,与大海去抗争,与身体去抗争,与岁月去抗争,与一切抗争,对着这个世界咆哮道,你可以夺走我的一切,却绝对夺不走我对于被你夺取这一切的抗争的心!
正在看这本书,还没看完。我看到六十页的时候,有一句话已经出现了五次:“要是那男孩在这儿,……多好。”男孩从五岁便跟着老人,他记得他与老人每一次出海的细节。同时,我觉得老人也已经离不开男孩了。如果说大海是人生,那条鱼是磨难,那么男孩象征的大概是朋友的陪伴。老人是孤独的,所以他才更需要男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