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他们有个相声段子,学唱《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军舰作死的摇。年轻的水兵睡不着觉,半夜起来学鸡叫。如果是北方相声口,那就一点都不好笑。但是大兵用长沙口音的塑料普通话一说出来,包袱马上就响了,引爆全场。所以说他俩的作品的主要特点就在于这种长沙口音的塑料普通话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完美搭配,包袱不断,一种荒诞离奇却又浑然天成的感觉,不是湖南人很难get到笑点,但是就是湖南人能秒懂的那一种的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包袱,笑点满满。
奇志大兵的相声是我唯一看得下去,而且还挺喜欢看的相声。可以间接反映我家厌烦春晚的理由。北方人春节联欢会。南方人表示看不懂,当背景音乐都觉得有点尴尬。外婆以前很坚持过年要看春晚,最近几年她也看不下去了,我们就挑一个热闹的老电影,然后打麻将。我大学四年在天津读的,大学里有老师业余茶馆说相声,真的是不好笑,还没有他平时上课讲的学术段子搞笑。
他的相声我很喜欢,大学时期跟寝室几个同学天天看,一个安徽的同学后来去浙江工作了,还叫我拷贝了一些视频带给他。在此之前,我还以为就湖南人爱看。为了把笑声传给更多人,我毕业时做了一件事,翻译了所有奇志大兵双簧作品的字幕,做成文档和字幕版视频挂在网上。
奇志大兵在歌厅说相声前,会询问观众要听哪个相声,很是亲和礼貌,下节目后走过观众席赶下一场节目时,不少观众向奇志大兵问好,我就多次向奇志说:扬老师辛苦了,每次奇志都说谢谢。那时奇志大兵赶场都是骑一部摩托,风雨无阻。相声也说得相当精彩。
评价奇志大兵的《相芦》,我是在他们末上《湖南经视3721》前就特别喜欢的。那个年代长沙人晚上去歌厅,很大原因是去听奇志大兵相声双簧,比如琴岛,港岛,航空,蝴蝶等,都要抢奇志大兵,不然失去吸引力。
很喜欢这个组合的相声,讲的是相当精彩,正是因为有这些高才珠玉在前,现在看什么郭德纲,还有什么海派亲口周油头都是十分无感的。十年前我就吃过燕窝了,后面来的这些糟糠都是鸡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