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霸王别姬》是以个中人物的人性纠葛透视了那段特殊的历史,还不如理解为导演对历史进程的书写是为了获得一个更具深度的视角来审思其中的人性。
《霸王别姬》的出现是一场奇妙的偶遇,当李碧华先生精绝的故事被陈凯歌导演通过镜头语言进行二度书写时,其对人文精神的思考便借着原著的肩膀踏入了一个在当时无人触及的高度。
《霸王别姬》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大概看了不下五遍,主要讲述的是不同的时期,京剧所收到的待遇。以一个小人物来反映不同的时机和文化背景。
第一次看《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的时候好像没看懂,只记得虞姬演贵妃醉酒的那段,日本兵闯进了戏园子,一片杂乱尖叫声中,蝶衣演的贵妃跪地后仰衔酒杯,身体缓缓落下,沉着而有力,有点震撼。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也慢慢看懂了,于是又拿起小说再看,余味很长,但似乎总是无法完全了解。
首先名字叫做《霸王别姬》的小说有两部,一部是张爱玲写的《霸王别姬》,一部是李碧华的《霸王别姬》。我只读过张爱玲写的《霸王别姬》,从小说全文的结构看,17岁的的张爱玲是欣赏《霸王别姬》中虞姬这个人物形象的,于是写下了这篇微型小说。为了使小说不落入俗套,张爱玲演绎这个故事避开了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情节,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虞姬自杀的那天晚上,地点是项羽和虞姬住宿的帐蓬。她的小说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不复杂,也没有激烈的打斗场景,但通过张爱玲在文中的视角、嗅觉、听觉,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秦末汉初五年,垓下决战那残酷、激烈、充满马粪气味和血腥的战斗场景。
提起《霸王别姬》的小说,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想起哥哥张国荣演的电影《霸王别姬》,可谁会知道这本小说的原作者李碧华,可看这本小说时,我还是会被里面的情节所感动,我们大家都会把小说分个好坏,可大部分时候,细细品读一本小说,就像喝一杯红茶。小说中我个人觉得最感动的还是那些细节,其一就是关于师父打学徒。中国古语中说,棍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每次只要小石头们犯了错,师父就会狠狠的打,似乎也验证了那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每次在羡慕别人的优秀的时候,不也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