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在感情上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一种感情的共振与共鸣,首先要做到交流内容的明确。主持人的情感倾向、爱憎态度要明确地传达给受众,并以艺术、含蓄的语言唤起他们的共鸣,共同推进节目和活动的进展,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在一次老同学聚会上,当年过半百的昔日同窗重新返回当年的学校,重新坐到当年听课的教室,一种追昔抚今、感时伤事的感情涌上心头,难以平息。
首先要考虑主讲人和听众的人员构成、层次与人数,根据这些因素做场地和讲座形式安排。如果参与人员众多,就在大会议室举办讲座,把主讲人安排在大讲台上,听众一排排坐,这样的讲座互动不方便,但囿于人数必须要安排大场地。如果人员少,且讲座主题是小众化的高深议题,互动的需求强烈,最好采取沙龙或是圆桌会议形式,有利于互动。
这是“逐一发言”方法的一种变形:让观众用一个字或词回答“迷你问题”。“回忆上次度假的场景,首先浮现在你脑中的词是什么?”观众按顺序依次回答,从而融入到演讲之中,该技巧可以在演讲中随时使用“关于幻灯片演讲,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棒极了?糟糕?不美观?请畅所欲言,我们不做评判。
请观众逐一发言,谈谈对演讲主题的看法,或者提出问题,征求答案。这种“事先思考”是很实用的开场方式。在演讲的开头,请每个人用一句话表达对今天话题的观点。“逐一发言”适用于演讲的任何阶段:“我会提供三个经营战略,请用一句话谈谈哪个是贵公司发展的优先目标,并给出原因。”
不论强势沟通、被动沟通,抑或固执己见,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与观众建立和谐、融洛的关系。我们提到过一个方法:赋予观众决策的权利,使其成为演讲的“核心”。除此之外,如下方法也能增强观众的参与度。
弱势语言是一个坏习惯,它会削弱我们信息的感染力;我们深知其弊,现在也知道怎样去改掉这个毛病了。这就像健身一样,我们需要甩掉语言中不健康的“脂肪”。现在,让我们练出些“肌肉”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