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场演当场说,台词功底要相当好,气息也要每天训练,濮存昕老师每天训练,在演李白的时候,遇上一个大独白,大概七分钟,话筒坏了,顶着气说台词,人一那么大的场,每一个观众都听的清。表演和台词都不能失误,何冰老师手上扎着碎玻璃渣,情绪一点都没落下,气息平和,直到落幕。跑一千米,靠的是脚力。我们知道生气与伤心很难受,但影视剧演员只要泪花一出来,情绪几秒到位就可以,但是话剧演员在舞台上保持情绪,要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影视演员在影视剧中演得好,不代表拿得下话剧,话剧演员在舞台上演得好,影视剧则更加易如反掌。
不是演员不以自己戏曲演员的身份为荣,而是本身学影视表演或者戏剧表演的演员很少有机会跨界到戏曲的吧。究其原因,戏曲和影视表演的差距比话剧到影视表演的差距大多了。戏曲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唱儿和身上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成。所以,不是人家不以自己是戏曲演员为傲,而是没有经过从小刻苦的训练,还真来不了这活儿,有喜欢愿意了解的,最多是票友吧。影视明星中的票友还是有的,我知道的有张铁林和我爱的老戏骨刘佩琦——《大宅门》中三爷白颖宇的扮演者,白三爷的人物设定也是个大戏迷,老爷子在剧中有露过。
为什么以话剧演员为傲?因为演话剧时,你演技不好台下观众是立刻就能发现而且表现出来,演员在台上也能即使就发现明白,知道这场戏自己没演好,是有压力的,每场戏都需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演技,所以话剧演员有一定经验后,演技都不会差哪去,好的就非常厉害了。
因为演话剧真的累,辛苦,没钱,所以演话剧的应该都是热爱吧,真的很厉害,在舞台上没有间断的融入,带动观众情绪。声音能传播在话剧厅的每个角落,还有付出的无数个没有正常时间的排练,那些形体声音表演的功底无法想象。
原因就是,早些年的优秀影视演员大部分是话剧演员出身,近些年的影视演员大部分是中戏北电学院毕业的,这些学校的教学方法、成果汇报都是以话剧为基础形式。所以,大部分人都以他们能驾驭到的更高表演形式—话剧为荣。
剧是艺术,电影是产业。话剧需要的是长年累月的排练和积累的舞台经验,话剧也是最能显出演员的舞台功底,台词功底,还有形体吧,其他的说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