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脱胎于宗教,虽然它柔和了人类的情感元素,但他仍然饱含着宗教的情感。如果抛开宗教神秘的一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崇尚,表现在音乐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无怪乎早期的古典音乐(巴赫、莫扎特、海顿等)的音乐中流淌着这这种迷人的优美,虽然其间不乏世俗的情感,但都符合“中庸”之道——所谓“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这些音乐如同中国的古琴音乐,都合适用来培养儿童儿童淳朴儒雅的性情。(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后期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大师的音乐逐渐脱离宗教元素,他们的作品虽然也属古典音乐,但其作品中充满了情绪起伏和强烈的宣泄个性的过分张扬,偏离了中庸之道,不合适作为儿童的音乐启蒙教材。)
古典音乐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对于宝宝来说多听古典音乐,我认为有多益无一害。首先,能让宝宝从心灵深处建立高雅的审美追求和方向,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其次,能帮助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净化心灵,帮宝宝建立轻快沉稳的心境。古典音乐符合宝宝成长发育的心理需求,能让宝宝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想象和憧憬,提升宝宝的创造力,从而开启智慧的大门。总之,古典音乐就像人成长的基石,从情感的角度塑造人的性格魅力。
古典音乐的复杂性及其特有模式,有利于宝宝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帮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学习有关数学、科学和语言方面的知识。听古典音乐还可以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因为音乐的节奏、音调和反复性能增强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听古典名家的曲子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理性思维能力,婴儿身处其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也更强烈。但并不是所有的节奏都适合宝宝,应采用一些安宁的乐曲。
儿童需要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的刺激,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式。婴幼儿时期又是人类习惯、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启蒙教育将成为其一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终生受益。
音乐能陶冶情操,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听音乐,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有益。在音乐的范畴内,父母应当多给孩子听古典音乐,因为古典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心灵的健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舒展、健康。
好处有很多啊,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和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辑。在完整的交响乐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因此让儿童听完整的交响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