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真了,这就是典型的现实社会的缩影,会忽悠的村长.瞧不上树,却接受树的司机.不把树当回事,却给他找了工作,找小三又教书育人的渣老师.忍气吞声,又忍无可忍老师的老婆.样貌端庄渴望爱情的聋哑女孩小梅.被猪强占了地,等着树去讨理,很无奈的母亲.不喜欢不尊重树,却挨着亲情,不得不帮树的弟弟.看起来玩世不恭,却疼爱树,关爱树,死去的哥哥.带给树阴影却死去的父亲.把树当朋友,一起喝酒谈的来,却又矿难死去的朋友.树去参加婚礼幸福结婚的同村伙伴.以及让树害怕无奈,强拉树吃饭喝酒的猪,在婚礼上树借着酒劲爆发不满的猪,让树受尽屈辱的有钱的猪.那群看不上树的孩子.以及树作为弱势群体的弱点,通过电影的情节和其他人对树的烘托,通过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树对他哥的臆想)集中爆发出来,最后树那无处可放的手,终于可以放下,幸福的拉着妻子小梅去新房的时候疯掉了,彻底疯掉解放了,观众压抑的心终于释放了!!!
总是喜欢看描写小人物的电影。我想,是他们那普普通通的生活引起了我的共鸣。他们所遭受的屈辱,对世事的无奈,使一向自卑的我觉得被人看到,被人理解。而借由他们的口说出的话也成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宣泄。虽然我生活的物质条件比树先生好很多,但在精神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个对人唯唯诺诺,表面友善,内心不屑却又强忍着的自己。如果我处在树先生那样的环境,我想我会是他。甚至我觉得不如他,毕竟他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
其实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从下跪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疯了。他向现实妥协,成为真正的行尸走肉。 一个无力改变现状又可悲的人。他的母亲早就和他的弟弟走了,后半段一直都是一个人。否则他母亲会干预这一切,他的好友也早就死了,那是残象。我个人另一种解读是,其实树先生一开始就是疯的。想想树先生的来历,你就明白了。我们只不过在前面看到了以前的残象。
影片开头,王宝强蹲在一棵老柳树上,双手抱头,再慢慢抬头,怯生生的露出一只眼睛,眼神迷离没有焦点,仿佛一只遍体鳞伤的野兽,沉默不语,困惑的打量着眼前的世界。在他看来,每一次的抬头,看见的每一处景物都是新的,一个他无法理解无法融入的世界。没有片言只字,这样的一个眼神就秒杀到了我。宝宝在这里的演技,窃以为,已经足可让他在一切影展上封神了。
我喜欢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第一,一个小人物的悲哀必定是一个群体的伤痛,一个群体的伤痛必定是这个社会的折射。第二,这明明就是我爸。这里面的树先生就是我爸。我爸是年轻时村中第一个穿牛仔裤,烫爆炸头,写字特好看,还写过诗,至今爱养花。看多么文艺小青年,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虽然没有树先生的最后疯,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看了两遍,第一遍认知这里面就是我自己,决定下载下来再了看一遍,第二遍不小心看了一个的影评说这就是个窝囊废还爱面子最后变成神经病的故事。淡淡默默可能很多人并没有什么感觉,票房也不高,但是于我就有很多不同,因为很多城市的文青故事我有感觉但那种感觉并不强烈,很多感觉需要和你生活契合才能发出最强大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