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物性格勾画很独立鲜明。香港剧不惜以众多镜头,较多时间去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加鲜明,剧情更加人性化。香港剧剧中人物关系设置有两种,第一种是对立型,即让主要人物在身份,性格,思想,社会地位等方面形成差异,产生对立,以推动情节发展。第二种是互补型,“互补型人物关系的设置是在确立了主人公的基本特征之后,围绕这个特征去组织人物关系,使周围人物成为主人公的呼应和补充。”TVB电视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早已背离了“高,大,全”式的单一性和虚伪性,在TVB娱乐化电视剧的人物性格塑造上,却总是更近一步夸张人物的性格,以《一屋老友记》中的灿灿为例,编剧把她性格中的开朗,正直正义等美德做了夸张的处理,让观众对这个人物产生极大的喜爱。又如《城寨英雄》中的人物设置,刁兰的“巴辣、算计、恶老板娘”也被表现到了极点。
TVB的剧集,播放第一集开始你就可以大致清楚这部剧集主要围绕哪个题材的故事,有些剧集甚至是受港府邀请做的行业宣传片,如冲上云霄播出后大批年轻人投考飞行员、烈火雄心播出后大批年轻人投考消防员等,更不用提风靡几十年的警察故事,更对香港的警察形象改变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近几年TVB的剧本已经越来越趋向于雷同化和单一化,题材也越来越挖不出来,所以编剧有时候只能把当年大热的片子题材找个其他时代类同编入后再拍续集这样,比如前几年大热的溏心风暴和巾帼枭雄,看到后来都烦了。
相比较大陆剧与台湾剧,港剧节奏更紧凑。香港因为是一个生活节奏很快的城市,文化根基并不深,快餐式文化在香港更受欢迎,所以港剧无论是题材还是拍摄方式都是追求节奏和效率。香港剧汲取了中国传统白话章回小说的特点,以大情节为主小情节为辅,而小情节渐进推动大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令观众欲罢不能;而在小段落又继承了好莱坞的叙事风格,三分钟一个小高潮,十分钟一个大高潮,时不时紧紧抓一把观众紧张的注意力,让每一集都有亮点。
情感经过长线发展后显得更丰富细腻。大陆剧与台湾剧的情感表现很多体现在一个场景的煽情演绎,或者通过一两个情节去深刻描绘与抒发,这样的优点是能快速让观众带到戏中。香港剧在处理人物感情变化的上面它就不如大陆剧描写得细致。香港剧情感的表现更像“温水煮青蛙”。主线的情感基本上都是欢喜冤家类,先是冤家,过程嘻嘻哈哈吵吵闹闹,最后感情升级在一起。
在整体结构上香港剧贴近时代、现实生活,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娱乐性为主,不追求过高的艺术性。以易读的画面语言和避免过于沉重的主题为特色。香港剧呈现出不同于内地电视剧的一些特征,首先定位在休闲上。香港剧不是为教化而拍的,也没有观众要求电视剧为他们提供“生活的教科书”,人们看电视剧,也仅仅是为了消磨时间,调剂生活,放松身心而已。
节奏快,一集不看死一群。爱情爱的刻骨铭心,散的风轻云淡,不纠结,如果哪个角色因为分手了要杀人要报复社会,那肯定是刑侦剧的其中一个单元的凶手,不会是主角,当然如果因为一方背叛而发疯的角色那就一定是主角,比如甘量宏,张自力,徐家立,另外还有一个外星人丁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