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姥爷家住北京南城胡同,我爷爷家住天津郊区,小时候我有十年的时间是在这两个地方轮流住的,14岁定居北京南城,今年40多了。小时候听过不少野相声,草根老艺人的东西见过一些。现在那个小区每天还能听见练习快板和练习贯口的声音。郭德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把本子改编的更精致,更贴近观众,这个本事是绝大多数相声演员没有的。我听过的草根演员的大多有一些亮点,但是整体的把握差的太远。
我第一次听郭德纲是04年,是录音,在广播里还是在朋友家我忘了,当时就觉得眼前一亮,之后到处找他的碟,早期的作品几乎都听过很多遍。郭德纲的相声没有所谓相声流派的条条框框,单个相声里的笑点甚至比某些主流演员一辈子说的相声里的还多,另外他和观众的互动,场面的操控,笑点的拿捏,包袱的预设以及于谦的翻包袱的时间点,还有郭德纲对各种曲艺行当的涉猎真不是所谓各流派演员能做到的。
郭德纲说过,人可以没上学,但不可以没文化,郭德纲能把传统段子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编成新相声,关键是文化底子在那里,从这方面说,其他相声演员文化功底较差,做不到,有文化功底的又不熟悉老段子,所以,郭德纲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德云社,郭德纲其实是一家。下班后听一段德云社郭的相声,大家一笑是多么轻松的事,那才是为人民服务。千万别听周围那些杂七杂八的瞎说之声。好好发展吧德云社,做好,写好相声段子。百姓支持你们。
郭德纲以及弟子们的相声,都竭力表演如地方话、贯口、还有些传统京剧、讲究包袱响不响,充分展现出他们的功力,而某些主流相声,让人听着感觉是在背台词,在绘声绘色的讲故事,没有幽默,包袱不响,一般有点表演能力的百姓,也能和他们一样表现,不用什么功力,就象傻瓜相机一样。
抛弃了高高在上,假门假事的阳春白雪,上台来抱着教育大家的目的;相声回归自然,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相声,贴近生活,娱乐大众,让大家在紧张的生活中,得到一丝安宁,尤其是夜晚一个人休息时,听听郭老师相声,放松心情,瞬间入睡。德云社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