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我不喜欢英文歌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听歌主要听歌词。我喜欢的歌,一定要有强烈的叙述性或者抒情性,比如汪峰的歌,《怒放的生命》,很明确的积极向上,《生来彷徨》,很明确的表现了失意时的绝望和背水一战的决心。甚至具体的每一句歌词,我会像高中做语文古诗词鉴赏一样去抠每一句话表达的感情和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对于国外的歌,我们也许知道字面上的意思,但可能无法领会字里行间的精妙,甚至有些人就是觉得这种别人听不懂的才酷,这么说吧,很多中文歌,你知道歌词以后会更爱这首歌,外国歌,知道歌词以后:原来唱的是这些东西啊。
作为一个母语是汉语的人,你当然会对中文的词里的意境有更多体会,比如林夕的那些词,方文山的那些词,出于对这些词的感同身受,我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认识。
音乐世界流行乐比重最大,这是建立外国人文化上的。外国歌旋律更新潮,更好听。但汉语的表达力让我觉得外国歌的歌词确实弱。还有我觉得现在喜欢外国歌的人多吧。
音乐的发展史受地域文化影响太严重。不说外国,中国的好多少数民族的民歌我们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欣赏。理解音乐语言文化共鸣。
我也算是一个不太喜欢国外的歌的人吧,因为我觉得,一首歌应该是要和歌词符合意境的,歌词在歌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