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就是绵羊音和那几句颤音流行的时候,当然跟着一起,“绵羊音啊”,“好好笑啊”然后是好声音的时候,喜欢梁博、喜欢吴莫愁,但是尤其吴莫愁,很多人不喜欢,一直到最后的最后那一刻,终于明白,或许,我跟什么大众,是不一样的,也不需要一样的,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后来有看过王力宏的“恋爱通告”,那首“夜车”真心惊艳到我了,后来搜集到她的歌听一听,真心很不错。以至于那首“勇敢一点”,成了我唱的最喜欢的几首歌之一。这是一个可以打动人心的歌手,是个才女,词非常的细腻敏感温婉富有情感。
以前总是吐槽绵羊音没唱功,后来慢慢才知道,唱功是最没意思的,喜欢这种呢喃,借助耳机在我耳边温柔诉说,跟我走吧。他说不是因为你所以我改变了,应该是在上一段感情中我学到了什么,可是我不想说上一段感情中学到了什么…我不想我们的故事画上句号,虽然我也不知道我在等待什么,因为你亲口对我说你要结婚了,也许我就是倔强的那么一个人,有一个对我好的人不知道珍惜,偏偏守着一座坟墓。
我认为,艺术是很难量化比高低的,音乐也是艺术,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每个人的声音,唱法,气息,断句,都可以表达自己独特的色彩,与歌曲的旋律词曲组成一幅画,每听众都在画中寻找能和自己产品共鸣的东西(听众也是这艺术链中的一环,起到最终诠释作用)。色彩有高低之分么?红色一定比灰色好么?在我看来,每种颜色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都可以组成动人的画卷吧。
她是个优秀的创作人,但是她的嗓音走到今天也是争议最大,出道这么多年不温不火,感觉像戴佩妮的路子。我曾听过她的现场,见过她的歌迷喊着她的名字哭,没有笑话的意思,我不知道别人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人们总喜欢拿传唱度来评价一个音乐的好坏,如果她的歌能给歌迷慰籍,那么她的音乐就高于那些没有丝毫营养的口水歌。
大部分路人对曾轶可的刻板印象一样,我出于好奇点开听了下,说实话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艳,然后是诧异:曾轶可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么前卫的音乐了?于是我又特意的去搜了些其他的歌,虽然不是我个人喜欢的风格,但还是蛮惊喜的,在流量当道的时代,还像她这样认真做音乐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觉得曾轶可的声音应该分两个方面看,如果不是单纯比唱功,我觉得曾轶可的颤音应该算做一个特点吧。当然,如果是比拼唱功的话,那就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了。她这些年一直坚持着做自己的音乐,对音乐的执着热爱让人佩服!获得过一些奖项,连高晓松也是他的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