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场话剧,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一个古装剧。台词里有个梗全场都笑了,抛出这个梗的主演所站的位置正好非常靠近观众席,坐在第二排的我,看见他脸上掠过一丝笑意。吕梁饰演的是一个老将军,这是个正剧此处应该没有笑容。我想他一半是被观众的情绪感染,一半是心有戚戚焉吧。我突然之间了然,话剧最大的意义就在话剧独特的呈现形式,构成了观众与演员之间强烈的面对面交流的感觉。他们在表演我们在反馈,他们亦反馈给我们。所以我全情投入,端正姿态,屏息或者鼓掌,甚至我觉得,我也成为演出的一部分了。
我觉得看话剧是个蛮好的爱好啊,现场演出带来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跟影视剧是不同的。如果喜欢话剧,看喜欢什么风格的,也看你在哪个地区。有些城市有好的场馆和好的文化氛围,这类演出会多一些,观众群体质量也会比较好,现场氛围也会更好一些。不过话剧总体来说在国内还算是小众艺术,在北京上海等地氛围会比较浓厚,部分二线城市也正在培养,观众人数和专业度会相对高一些。但是对于普遍还当话剧是小众的大多数人群来说,话剧是一项想不起来的休闲方式。
恋爱的犀牛,第一排,大段的台词,其中有个场景,马路坐在椅子上,弯腰侧耳前倾,看明明为另一人男人歇斯底里,眼神充满爱怜,又无助万分,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此后就一直都忘不了这一幕,我想,这也许就是现场看话剧的魅力吧,就像是亲眼见证了别人的一生,或喜或悲,怎能不感慨颇深念念不忘呢。
记得第一次看《恋爱的犀牛》时,看完了感觉很不错。自我感觉良好了两天半,觉得自己仿佛也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比影像带给我的感觉更真实,演员在台子上跑的咚咚咚,喘气,胸腔起伏,说话,拍打塑料布,那种能量会更直接的出现在你面前,跟隔着屏幕不一样。
像是你直接出现在台上角色生命事件的现场,与他们一同经历生活中的起伏和下沉。电影像是一个老巫婆用水晶球给你看一件事,你在事件之外;话剧则是直接把你拖到事件现场,你就在事件发生的环境里。
今年看了不到10场话剧舞剧之类的。话剧会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身在剧场中,动情处会想哭。话剧中的语言听起来比电影舒服多了,每个人的语言都很能人融入场景,而且用词很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