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选一条更难的路,你能做到不让父母在任何形式下“为你的选择买单”吗?比如如果因为你的选择导致自己一段时间内经济条件较差,你有信心能不啃老,不把经济负担转嫁给你父母吗?你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吗?你确定不是三分钟热度吗?对于你想学的专业,你了解现实情况吗?你了解父母担忧的点吗?你做好未来可能会面对这些困难和压力的心理准备了吗?如果你选择的专业的确就业困难,面对“能力家境相仿的同龄人因为专业选择比你过得好的多”这种可能的情况,你是否能平和接受。你能在不理想的情况下,保持积极乐观,不让家人对你的状态担忧吗?
前几天听到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让你嫁的人你可以不嫁,但父母让你不要嫁的人你一定不要嫁。仔细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想法:父母太不理解我们了,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不会做让孩子们讨厌的人。其实等我们走过来这个“父母太讨厌”的阶段,我们就明白了,其实,父母的话并没有完全错。专业,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第二次生长,选择很重要。但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很清楚一点:热情、爱好和现实是两回事,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毅力去坚持,那么最好还是把父母的意见当作参考,选择与现实最靠近的那个理想。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我相信你好好和父母谈,只要不是家境太拮据,父母是可以被说服的。父母大都希望孩子一生稳妥顺遂。孩子在父母眼中大多都充满不定性,三分钟热度,天真,所以父母一般都希望孩子选一个稳妥的道路。只要你表现出你不是个不知生活艰辛的傻孩子,而是一个理解父母担忧明白现实残酷却依然愿意承担风险,有梦想也有未来规划的成熟大人。我相信会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的。
当我们是孩子,青年,中年,老年时的想法和喜好是不一样的。而且有很多知识与阅历是无法从书本或别人的教导中习来的。父母没有错,这是他们给的中肯的建议。你的决心也没有错,没有自己做决定以后你可能会因此遗憾。这些选择只有你自己去做,你的父母也只是建议并没有强迫你,也不必强迫他们和你的想法一致,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角色不同,观点不同很正常。
学生问我,选什么专业好,十五年前,我的回答是英语,因为加入WTO,需要很多外语人才,十年前,我回答是计算题,五年前,是生物,今年是智能方面的。功利?好就业,工资高,不落伍,这就是功利?所以呢?应该选,不好就业工资偏低已经落伍的,才显得不lowB么?
高中生选专业真的很天真,基本看自己喜好,毕业就有苦头吃了。大多数人还是听父母的保险,特别是女孩子,我就是被迫放弃自己喜欢的很难过,但是后来证明我父母的选择是对的。毕竟太极端的父母是很少的,大多数父母都是有社会经验的,比较正确和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