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止是韩国,国外的高分电影,要比中国的多得多。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中国拍电影,需要注意很多细节,很多环节,有一个不合格,都不会过审。至于这些细节,我就不多说是什么了,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之前碰到过一个导演,他有一个剧本,单看剧本,个人觉得很好,但是如果拍成院线电影,就需要注意很多,过不过审就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剧本中有的情节是不允许放到大银幕上面播放的,所以剧本就得改。拍摄过程中也需要招商,植入。有些制片人,为了投资金额,可以说不论什么广告,不论合不合适,都往电影中加。导致了镜头一出来,就十分尴尬,影响电影的整体效果。剧本中想表达出来的东西表达不出来,再加上广告的乱植入,这能出来一个好电影吗?这位导演曾经说:等有一天我有钱了,我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拍一部电影,不管招商,不管其他,就拍出一部合自己心意的作品,哪怕上不了银幕,哪怕没有人看到。只能说,国外拍出来的电影是叫电影。当然不能以偏概全,毕竟像冯小刚导演这样优秀的电影人还是存在的。国内的电影市场也在变,一种制度不是一瞬间就能更改的,只希望优秀的电影人们不要放弃!
因为我发现在韩国电影中,镜头的角度和景别变化很多,尤其是情感渲染的高潮点,镜头语言变得极其丰富,影视时间开始拉长,观众的心理时间也随之拉长。比如《结婚礼服》这部韩国情感电影,少拉学车的戏。在影片中的45分55秒,少拉学自行车的这场戏,导演通过镜头语言来营造气氛,让观众产生感动的情绪。少拉学自行车的戏一共两分钟,用了48个镜头,其中有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几乎涵盖所有的景别,全景只有6个,其余的全是中近景。这一段戏表现出母亲渴望利用有限的时间教孩子一些技能,让孩子以后能够更好地生活。
韩国电影题材都是多元化的,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国内的电影,特别是今年那些不可思议的高票房影片便会发现,这些电影不仅类型非常单一,多为喜剧、青春、爱情和粉丝电影。当国内电影人还在大肆圈钱,大家集体幻想在电影整体票房节节高升的时候,韩国电影已经开始探讨更多更深的话题,比如上面说到的社会题材电影,还有推理题材电影,恐怖题材的电影,各种题材都有佳作出现,市场反响强烈。
政府给电影业松绑,让导演有创作的自由,这样好的题材才有可能诞生。其次,韩国政府保证了韩国电影有放映146天的绝对时间。给了韩国电影一个生存的舞台。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保证了韩国电影的“血液循环”,还有电影方法上的寻求成功的捷径,电影节的推波助澜,这一切的铺垫把韩国的电影推向了成功的巅峰。
同样是青春片,我想看的是《那些年》《初恋这件小事》之流,去想念一下自己温馨的少女时代,不是想看《左耳》《匆匆那年》这些好吗!一群大鲜肉小鲜肉的台词都说不好还自以为很帅,小花们也一个二个急着堕胎,太急了,美瞳都忘摘下来了,让人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以最近大热的《釜山行》为例,作为僵尸类型片,要说它有多么牛逼和空前绝后不至于,但它出现的时间点恰如其分,而且因为文化和地域上的亲近性,直接导致了饱受伤害的中国观众产生了一种报复性观影和评价心态,恨不得直接让这部电影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