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一个走上神坛的喜剧演员,一个无法超越的喜剧之王。但是,作为导演,他做出了成绩,但是也消磨着他的演员身份地位,“周星驰”这个标签比电影里的演员的号召力成分都大,周星驰的地位在演员这个身份上比导演的比重要大得多。1993年的《唐伯虎点秋香》主演周星驰,也是周星驰参与编导,香港票房:40,171,033港元,更是当年十大卖座电影之首。而先前1992年被称为周星驰年,是周星驰作为演员的鼎峰的一年。1994年,周星驰参与《国产凌凌漆》的导演和编剧工作,之后的电影的作品,周星驰多多少少都会参与,周星驰和李力持合作执导《喜剧之王》,千禧年之后,从《少林足球》开始,我们在荧幕上见到周星驰的机会越来越少,他的戏份从主演慢慢变成配角,慢慢变没,然后变成了幕后导演。私以为,周星驰是一个成功商业化的导演。
每部电影在娱乐性方面都能够取悦最大化的观众,就连大众广为诟病的《长江七号》我也能看上几遍,不厌其烦,笑个痛快。电影是商业的,周星驰无疑做得很好。在艺术性来说,额,首先,艺术到底是个什么标准不了解,就跟商业这个词一样一样的,不可能有一条显而易见的“金线”,我只能片面地说一些东西。周星驰不是搞独立电影,也不搞实验电影,而是搞喜剧,我所认为的喜剧是就是尽可能地大众化,尽可能地让所有人看得高兴,但这不代表着低三下四地去恶俗,而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准则去搞。毫无疑问,《少林足球》和《功夫》里,小人物的成长史,让我们感动,这都是周星驰的思考。
我喜欢周星驰自导自演,在周的电影里仿佛每个角色都是主角每个小人物都带有感情色彩,用心去看你会发现他的电影真的不一样很有内涵。
他的电影我不是每一部都看过,但这些年累积下来,看的也不少。总体而言,他强烈的个人特色遍布每一部他主演的片子,所以换成别的演员,哪怕导演仍是他,味道也差了一截。打个比方,周星驰的电影如果是一盘菜,那他本人就是辣椒。别的调料再怎么搭配,只要放了辣椒,那食客就完全不能忽视“辣”这种味道了。他的特色,是空前绝后的。“空前”大家应该比较认同,为什么我敢说“绝后”呢,因为他是“第一个”。下一个跟他风格相似的人,只会被说成“周星驰第二”,并且永远无法摆脱拿来与他作比较的命运。
周星驰所有影片我都很喜欢,我觉得他做演员和导演都是最棒的。一部好的片子演员重要,但是导演更重要。周星驰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个好演员也是个好导演。
《长江七号》看过很多遍,但是娱乐性大一些,尽管成绩差就会涂抹,周星驰作为工人被包工头骂,孩子和父亲之间的这些情愫,对我来说,并不太深刻,最好玩的还是那个小男孩,娱乐性冲淡了。《西游降魔篇》所重新续上的《大话西游》情结,我并不能看到有什么重新划分的爱情,尽管宣传上所说周星驰会有自己的思考,可是那是周星驰的,我无法感同身受。《美人鱼》同样如此,但是整个故事能够娱乐到我,笑是够了,可是笑中有苦,却慢慢地减弱并且消失了。周星驰的导演能力,一直都被说“江郎才尽”,大概我只能想起来柴静采访周星驰所说的,“对啊,很早就已经是这样子的了,想东西越来越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