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作曲好听,而粤语的编曲和语韵好听,所以任何音乐翻唱为粤语都会很好听。粤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要远远高于日语,你学了日语,只能去日本用到日语,但你学了粤语,全世界到处都能遇到说粤语的,所以大家比较容易接受一种比较有影响力的语言。香港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有很多翻唱粤语歌的,而这些翻唱的粤语歌曲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流行,但是日本的原唱却只能在日本和台湾地区流行,除了当年香港的“东方之珠”的光环之外,粤语好听的音韵也贡献很大。当年的日本人很爱看香港电影,香港流行文化当年可是被日本媒体称为亚洲地区流行文化最强势的地区,没有之一哦!
当时香港歌曲编曲的主要是印尼和菲律宾乐手,由于过去长期被欧美殖民统治,其流行音乐配器功底很高,改编歌曲更能发现原曲编曲配器不足之处。日本80歌手分两类,比如原创歌手(中岛美雪等)偶像歌手(近藤真彦等)。拿《夕阳之歌》来说发行只是小红,近藤真彦是日本公认的偶像唱功水平一般,改变曲《千千阙歌》编曲演唱影响力远远超过前者,是因为当时唱功巅峰的陈慧娴演绎,和重新编曲了,水平高下立刻出来了。
李克勤《月半小夜曲》为效力于宝丽金唱片公司时期的最后一张大碟,是翻唱日本80年代巨星河合奈保子作曲并演唱的《ハーフムーン·セレナーデ》,当时就被那背景音乐的旋律深深吸引住了。
其实我同样感觉,可能是日本的音乐家创作能力强,但是日文没有中国风格。所以港台的填词人本事也需要很大,把歌改成了粤语版或者国语版,歌曲被中国化了,更符合我们的风格。
因为粤语共有九音,相比普通话的四音更显古色古香。所以日本的歌流入中国后,音译成汉语,再翻唱成粤语后,为原版的歌曲加分不少。
没觉得。词只是外表,曲才是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