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是感性作家,文如其人,每个故事在她笔下风情万种,也许她的文字至真至纯的原故,才会如此打动读者,引起如此多的争议。三毛以散文成名,而散文是生活的提炼与升华,来不得半点虚假。三毛也一直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她和荷西的爱情,描写的异域风情,以及文字中一些小人物小故事,无不表现出三毛的大智若愚!一个活得光鲜亮丽的女作家三毛,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当丈夫荷西在潜水事故中命丧黄泉,三毛的心而成碎片,此后的文字也伤了灵性,驱向平淡与哀愁。有人说荷西是三毛杜撰的人物,那是对三毛的爱情和人格最大的亵渎!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毛的真诚的性格使她不懂得虚伪,也不愿意写应景文,所以,书中的荷西这形象是有原型的,何况有大量相片为证。说荷西是三毛幻想出来的人,心理偏执狭窄吧,也可能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太平庸了,没有人去爱他或她。但三毛不一样,美貌有才华,异国情调,是很多人心中的文艺女神。这种被上天眷顾的女神写的文章多为自传体,因为爱慕者追求者太多了,写起爱情题材的文章原材料多的是,驾轻就熟
综上所述,荷西是真人,书中的很多人也是真的
亲自去过了小镇阿庸,机缘巧合认识了《哭泣的骆驼》的主人公巴西里的孙子辈传人,确实证明了所有《哭泣的骆驼》里人物和其关系,包括那不知名的父母和沙漠漂泊,都有那个孙子可以证明。三毛的故事我坚信是真的,她的家确实在金河大街44号,她的邻居罕地和姑卡等人依旧有迹可循。她所描述的撒哈拉的生活,地位置,到整个阿庸都属实。三毛的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你可以质疑她的故事,但是你不能否认她的人生。
整个人是幻想出来的不大可能,但文学作品就是文学作品,哪怕是纪实文学,存在美化、夸张之处,有不同程度失真都是必然的。三毛是浪漫文青的标杆性人物,是个理想主义者,从她后来与王洛宾的感情纠葛就能看出来,她在感情问题上不理性不成熟,用想象代替现实,最后必然失望。她的自杀和许多诗人文豪一样,本质上是拒绝面对生活的真实面目。
真实的也好,幻想出来的也罢,就是喜欢三毛。喜欢她的一切,所有的文章都喜欢。从初中开始,有了点钱就去书店换成她的书被窝里啃,喜欢的语句还会用波浪线画出来,甚至说出自己的感受。。。现在再翻出来这些保存下来的旧书,五味杂陈。。。。
同样是生活,但人与人的世界是有不同的。见过一位女作家,老公送把梳子在她笔下写得情意缱绻,与老公斗个嘴居然也可以俏皮可爱、机智过人,便是大吵过后怎么彼此缓和矛盾也格外艺术而有情趣。后来她家有了宝宝、孩子长大读书,在她笔下也是暖人心肺、亲情弥漫。





